Monday, 22 January 2024

捨不得不快樂

/ 楊定一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快樂。我們也會把自己的願望投射出去,面對新的一年或到了誰的生日,我們自然會送出「新年快樂!生日快樂!」的祝福。

快樂,是生命最根本的狀態。小草沒有不快樂,小花沒有不快樂,就連一陣風吹過去,都沒有不快樂。小貓小狗會生氣,但討厭的事一過,他們很快就回到原本的快樂。只有人,會隨時進入煩惱的境界,很難一直快樂。

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一家人難得團聚,也用心準備了大家愛吃的飲食,但只要一句話,就能勾起過往的不愉快,破壞了原本期待的快樂。或者終於下班可以放鬆自己,卻忍不住要打開手機,非要追到什麼嚴重的大新聞才罷休。無論是遠方的災難、不同意見的衝突、某些人的挑釁……都好像比我們的快樂更重要,值得我們為它陷入煩惱,為它憂傷,為它不平,為它失眠。

這種不快樂的樣態,是人類才有的本事。即使沒有真正的危險,光是透過資訊就可以刺激腦部掌管恐懼的杏仁核,讓身心進入緊繃的狀態。

特別是現代生活的步調非常快,讓我們很容易被瑣碎的小事刺激出情緒,進入腦海裡創傷的境界。這種負面的迴路相當強勢,短時間就能透過自律神經不成比例地擴大並反映在身心各層面。我們根本來不及踩剎車,已經陷入煩惱,難以自拔。

隨時不快樂,自然在身心造出一個固定而僵化的神經迴路,讓自己更難快樂起來。一個人如果經常心情不好,血清素分泌會減少,腦部神經細胞會加速老化,不只認知能力會下降,就連身心機能都容易退化。

每個專家都知道,光是灌輸正面的念頭,是很難克服負面情緒的。我通常會鼓勵正在和負面心情奮戰的朋友,不要忙著勸自己,而是直接去進行本來就能帶來好心情的活動。我會問他,如果他心情很好會想做什麼?如果他喜歡唱歌跳舞,我會再進一步問他多久沒有唱出聲音、多久沒有讓身體動起來?通常他只要把這個嗜好找回來,心情自然會好轉,而原本的煩惱就算沒有完全消失,也已經不那麼重要。

除了唱歌、跳舞、讓身體動起來,有些人還會透過彈琴、畫畫、照顧植物或撫摸寵物,讓這些樂趣帶來的愉快感受回饋到大腦,活化神經元,而使得和愉快相關的神經元連結愈來愈豐富。這一來,他更容易體會到放鬆和快樂,就像身心已經建立起一種「隨時回到快樂」的預設反應。

就是這麼簡單!放過腦海的規畫,投入身心的放鬆和愉快,這本身已經在選擇快樂。這種選擇含著一個大祕密,也就是,一個人愈享受快樂,愈容易快樂。

透過享受身心放鬆的快樂,我們不光在頭腦、同時也在身體建立新的迴路。這種享受,不斷地重複,可以說是最徹底的「洗腦」──從身到心,從心到身,把每個細胞、每個反應都變成了快樂。只有這樣子,我們才來得及為負面的情緒踩剎車,並同時改變個人的慣性,而能從人生的不愉快和痛苦走出來。

快樂原本就在我們的心中。守住心,用享受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快樂的能力,而可以克服物質或環境的障礙。容易快樂的人,不光比較年輕有活力,遇到事情更可以靈活而從容地去面對,不會非要怎樣不可。

我們愈享受,愈快樂。甚至,捨不得不快樂。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399/7704320?fbclid=IwAR01Uvg1LnO3L56UtCPcFGb2S04vQwe32as1y43r4bOQ7sKB5vCHi8sQiD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