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1 September 2017

斷除心魔 行於正道

在這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刻,外面又傳來虔誠的念佛聲,這種境界真是祥和寧靜。這群朝山人士來自跨越海空的新加坡,他們抱著尋根的心態,不畏數千里的路程,到台灣來瞭解慈濟。他們朝山念佛的聲音,和我們在大殿念佛的聲音融合為一。佛號可說被普天之下的人所共誦、所愛惜,聲調也很相近,誦持的聲音,讓人覺得這是個很和祥、很清淨的世界。

他們回來尋根,莫非是想知道要發怎樣的心?立何種志?並以何種動力去推動四大志業。所謂「動力、功力」,即是身體力行的力量;要身體力行,必先有心理建設──心理上要排除貪、瞋、癡、慢、疑,才能立志身體力行於正道中。

貪欲 斷絕慈悲

貪、瞋、癡、慢、疑這五種,是人心理上最惡劣的「心魔」。心魔一起,即使你立志決心已久已堅,但一點點的心魔產生時,將使人前功盡棄,如貪欲一起,就有許多私欲貪愛,人生一有私欲貪愛,即喪失大愛、斷絕慈悲的心念。

再看看慈濟的志工,他們為了四大志業到處奔波,為的是要濟貧教富、淨化人心,此外又要回到慈濟醫院,為病人服務、娛樂病人,這就是大愛、就是慈悲,也是無貪無私的正念。人心若能去除貪念,則大愛必能普施於天下。

瞋心 破壞和祥

有了大愛還要注意「瞋」字,瞋是發怒生氣,有人說:「有愛即溫和、有愛即和祥、有愛就有寬諒。」既然有寬諒和祥,怎又會發怒生氣呢?因為我們還是凡夫,遇到逆境,那一念瞋心也會產生,因此心態聲色即表露瞋怒的形態。

發脾氣時,寬諒溫馴和祥即刻遁形無蹤,不只失去寬諒,還會大聲惡口罵人,甚至於動作粗暴,這都起於一念瞋心。而學佛就是要讓大愛顯現,因此,必須謹防瞋念,一不小心讓它跑出來,就會破壞自己的形象。

癡念 易入偏路

大愛還要無癡,因為慈悲必須有智慧,慈悲若無智慧,就容易走入偏路,必定要有智慧,才能分辨何者應全力去做,何者應防止勿犯。智慧是純柔的功夫,想布施救濟眾生是出於「清淨大愛」,但是,若無智慧會變成濫愛,這分濫愛之心起,則煩惱、愚癡、無明即跟隨而至。因此智慧和慈悲要配合無間、分毫不離。

「智」是分別智,張三李四之不同由「智」分別。人與人慧性平等,這是「慧」。而身外境界是好是壞,是智的分別,但能融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則是平等慧,智與慧兩者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須以智慧去推動,才能精確無偏。

疑惑 則志不堅

慈悲大愛之外,且不能存有「疑」惑,一有疑慮,志則不堅,心想:「若只做利益眾生之事,自己學佛是否只有修福,沒有修慧?」或者:「利益眾生是否在人群中攀緣?是否自己能夠解脫六道輪迴?」既然本著大愛投入人群,又有這些疑慮,則心志無法堅定下來,在人群中難免因此心煩,想找個清淨之所靜修,漸漸脫離人群……。

既然脫離人群,想發揮大愛於人生就沒有機會了,所以,菩薩必在人群之中行六度萬行,若不在人群之中,如何引導眾生發菩提心?菩薩要住於發心道處,學佛要一心一志,絕對不可起疑惑,一有疑惑煩惱,絕對無法精進。若對人起疑心,對「道」起疑惑,則菩薩就當不成了。

總之,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精進於菩薩道上,完成正確的大愛之行。

我慢 人群遠離

既然有大愛,就不能有「我慢」心,慢心使眾生遠離於你,而你也無從投入人群。慢心是大愛之敵,我慢一起,愛心極易敗壞,你若想發揮愛心,卻存有一分我慢的形態,就無法親近眾生,展現化度眾生的功能。

所以,立願立志行菩薩道,要注意這五項──貪、瞋、癡、慢、疑,不要讓它起現行,這五種心魔是我們立願立志的大敵,心魔起時,眾道滅損;欲成道必先滅除這五種心魔,它無法與道並行,所謂:「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滅」,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

(證嚴上人講於1992年3月16日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 158 期)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840%3A2014-02-11-12-26-35&catid=62%3Amaster-other-speeches&Itemid=186&lang=zh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