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March 2016

對「傳承」二字的詮釋及新解

大年初三,思賢師兄與 上人和美國回來的幹部分享,對於「傳承」的詮釋, 上人頻頻點頭肯定。

「傳」就是資深者把 上人的法,精神理念,及跟隨 上人的毅力和勇氣,還有做慈濟的法髄、悲智,傳給中生代、下一代,讓他們有機會來承接,給他們舞台,讓他們站在前面,有實際歷練的機會。

「承」就是資深者、陪 上人久的弟子,不能「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就將責任丟給他們。資深者要承擔照顧 上人弟子的責任,要陪伴、要關懷,還要加油打氣。甚至,若有偏頗,亦要適時導正。這樣才是真正做到「傳承」。

資深者的舞台,要在「後舞台」,「前舞台」該讓給中生代,他們才能有機會焠練、歷練,練出一身功夫。但資深者要從旁陪伴,並抱持著「參與而不干涉、關懷而不主導」的心,自己在這過程中,自然也就不斷在成長。因用的是「法」,慧命在成長,因不斷地付出,就是在造福,這就是符合 上人所教導,「福慧雙修」不間斷!

新的幹部有了舞台,就有動能、就願付出,進而有使命感、成就感,而願再付出,如此不斷歷練,就產生正精進的「動能」。

所以,複雜的制度就可以簡化, 上人也期許複雜的事變成簡單,而其中「眉角」(台語)就在這𥚃。

「簡單」的事重覆的做,就是「專家」。
「重覆」的事用心的做,就是「贏家」。

「慈濟」的事精進的做,就是「佛家」。

佛是「覺」,意思就是用覺悟的心,做慈濟的事時,都當作重要的事去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複雜的事變簡單。譬如早期20、30年前,為什麼這些資深志工到現在還在做慈濟?

可分為以下四個重要項目來思考:

1. 動能在那裡?(找回初發心)
2. 將行政弄清楚;如法務、財務。
3. 培訓很重要,是培育幹部的「搖籃」,推薦辦法簡單俐落、適才適所、選賢與能。
4. 最重要是「入法」,法脈宗門的「精髓」,要清楚了解。

譬如千里馬,給牠東方90度,就會往那邊跑,不必去干涉,自己就會提起動能、佛性。如早期委員也沒什麼規定,但「一理通,萬理徹」,這群志工到現在還是能照著 上人所教的方向去做。

當然現在人多了,必須要有制度,但有了制度,並不是要大家「分化」,或是常常講理,不講情,「理多情就薄」。「一個蘿蔔一個坑」處理起來較簡單,但「動能」就少了,這個不合法、那個不合理,久了之後,「情」自然就薄了。上人所教導弟子的,是一個簡單,學佛、做慈濟的方向。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慈悲和智慧。就看弟子在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轉換」,學習 上人的作法,如此而已。

· 黃思賢分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