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March 2016

為何是慈濟「志工」而不是「義工」?

· 林弘展(臺大政治系碩士、大學講師)

拜讀我的老師、臺大政治系張亞中教授《請慈濟把志工改為義工》大作,對於張老師百忙之中,還特地為文對「慈濟志工」身份的指教與建議,個人謹就身為臺大政治系校友、親友都是慈濟志工的因緣,在此說明為何需要稱為「慈濟志工」?

「慈濟志工」目前是普世接受與認同的「專有名詞」,此一「專有名詞」,自有其特色與意義在,因為,要成為「慈濟志工」是要以「走入修行、發心立願」的「覺悟」為基礎,「志願」投入慈濟的「守戒、守律」及接受一年見習、一年培訓審核通過後,方能獲得授證,成為慈濟人。也就是說,要成為一位授證的慈濟志工,其養成的過程,是從「心」出發去成就「信、願、行」的菩薩道!

講白話一點就是,有一群認同慈濟、追隨證嚴法師理念的弟子,懷抱著「佛心師志」去實現自己修行的志業,因此是懷著「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志心」去投入慈濟事。

而所謂「志心」,就是做「志願的工作」。「志」為「佛心師志」、「願」為「悲智願行」,「佛心師志」與「悲智願行」,這是身為慈濟人的特質,而此在一特質的驅策下,讓慈濟人對於投入服務人群當作是一種「志向」,此一「志向」可以讓慈濟志工出錢又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不計較時間、代價、體力的付出,能克服艱難,完成任務,並且做得滿心歡喜,又能付出無所求。

而且,在投入志工的行列時,心中不存在「我」的侷限,只有用「心」去體會「做中學、學中覺」的修行體驗!

換言之,如果在投入慈濟事只想到「我」,那就是只是一位「義工」的角色,「義」中才有「我」,而這一大群慈濟志工只有「用心、用心、再用心」,所以用「心」投入「聞聲救苦」的慈濟事,才是一位合格的「慈濟志工」,這就是為何我們不叫「慈濟義工」,而是稱為「慈濟志工」的定義!

慈濟人投入慈濟事,不是去做義務的,所謂「義工」是義務性的,義務為社會做好事,所以有空就多做一些。但「慈濟志工」不是「有空才做」,而是分秒必爭地做。因為每一位慈濟人都曾在生命中發心立願,把最誠懇的心呈現出來,這種大慈悲心,不忍眾生苦,將他的人生價值發揮到極致,從內心深處發出最虔誠的愛,而遍佈於全人類,這叫做「大愛」。

慈濟志工是一群同心同道、同志願的人,真正「法入心、法入行」的志願工作者,換言之,慈濟志工不是做義務的,是帶著心、願意用生命的價值來成就慧命的一群人,這種境界,若非親自接觸,當難以知其用「心」投入的感動與感受。

因此,既然我的老師張亞中教授如此關心「慈濟志工」的身份,學生願意充當張老師的引荐人,「歡迎張亞中老師來當慈濟志工」,就能體會「用心」去投入慈濟事的感動與感受。也可以從「做中學、學中覺」中,體悟「為何有一群用心投入、付出無所求的菩薩要叫慈濟志工」的真正意義。

http://www.fairmedia.com.tw/article/1763


附錄:請慈濟把志工改為義工

日前,慈濟證嚴法師在他們的臉書上發表,說慈濟為什麼要叫「志工」而不叫「義工」,她認為做義工不能長久發心,做志工是立志要做。但此言值得商榷,需要把它一說。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尚「義」,孟子見梁惠王,王問孟子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志,有好,有不好。你立志,可以為國為民,你立志,也可以為盜為匪,因此,志有正反兩面的解釋,但「義」只有一種。所謂「合宜公正」曰「義」,都是正面的意義。

因此,自古有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急公好義、見義勇為、居仁由義、深明大義、義無反顧、仗義直言等等,都為人稱道。「義」,成為中華文化的基本思想。

像我們中國人過去有義庄、義井、義橋、義田、義校、義塚等等,甚至做義人如:義士、義消、義警,乃至現在也有為公益而義賣、義唱、義賽等等;這許多事業、義行、義舉,都為人間社會留下許多美好的意義、佳話。所以,慈濟當初用「志」,可以立志賺錢,錢可以為善為惡,以今天的慈濟這種富甲天下的力量,應該要重「義」更甚於立「志」。

16年前,星雲大師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就職的時候,向他提到,我們的社會應該重「義」,把一些邪惡不當的思想去除。想不到時至今日,慈濟的法師以這麼樣雄厚財富的身分,不重義,卻要倡導立志。志,固然好也,但不能輕視「義」啊!

像少年的時候是要立志,窮困的時候是要立志,一旦出人頭地為社會服務,有了成就以後,就應該要尚義,以義為中心,而不是自己立志要這樣、要那樣。尤其今日,我們的社會正是需要「有情有義」的時候,社會才能祥和,才能重整道德。

特別是「義」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做人處世以有情有義為尚,說這個人講義氣,大家一聽就豎起大拇指。說這個人有「志氣」,則表個人志向,未及於社會團體的大我。義氣、志氣,兩者心量和格局大小有別、層次高低立判!

在此,我們不禁要呼籲,慈濟的「志工」應該改為「義工」,這才是最符合他們接受社會許多善心人士捐款行善的意義,也是我們對他們最大的期盼。

記得星雲大師曾寫過一篇〈義工與志工〉,還曾經給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看,但他也沒有開口,不知道社會人士如何去想了。今天,我們覺得這個社會更應該重「義」才是,不禁對慈濟證嚴法師的發言有所感慨。希望慈濟的法師和義工們,對於義與志,雖然一字之差,其意義之別,不能不深思哦。

· 張亞中教授(台大政治系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29000341-26010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