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9 June 2024

歡喜做「要人」

/ 果然是大師


多聞第󠀠一的阿難,是佛陀最廣為人知的弟子之一。佛陀入滅後,為了令佛法長久住世,大迦葉召集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當時,負責憶誦出所有經典的,就是這位侍佛長達二十餘年、過耳不忘的阿難,並且,在大迦葉入滅後,繼任領導僧團,承接起安僧弘法的重責大任。
󠀠
根據典籍記載,阿難住世一百二十歲。虔誠的佛弟子阿闍世王曾請求阿難,若是阿難將入涅槃,務必先讓他知道,讓他送行,阿難也應允了。不久之後,阿難入滅在即,他依約來到王宮辭行,不巧,阿闍世王正在休息,守衛不敢叫醒阿闍世王,阿難於是留言請守衛轉達。
󠀠
阿闍世王醒後,聽到消息悲痛大哭,一路追至恆河畔,見阿難在恆河中結跏趺坐,當時,毗舍離王也聞訊趕至,兩位國王焦急地立於恆河兩岸,同聲勸請阿難慈悲住世,然而,阿難反而勸慰兩人不要執著於生死,並且繼而想到,這兩個國王對他都如此敬愛,在他入滅後,一定都想留下他的舍利,若是自己在哪一國的國境入滅,他的舍利便歸哪一國所有,如此,對另一個國家並不公平,甚至,可能引發另一國前來搶奪,而造成爭戰,如此,對兩國都不慈悲。阿難尋思之後,便於恆河中央躍入空中放三昧火光入滅,身骨舍利自分兩份,分落恆河兩畔,兩位國王也知道了阿難的心意,各自帶回阿難的舍利建塔供養,一場戰爭因此消弭於無形
󠀠
這是聖者的慈悲,就連自己的入滅,也是一場無言的教示,把握最後度眾的因緣,將自己生命(死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
一次,一位法師因覺得受利用而請教東初老人,同時抒發心中的不快。當時,東初老人這麼回他:「一個人在世,能有被人利用的價值,就有生存的意義,反之,即同死草枯木,活著也是多餘的!」更說道:「我們教主──釋迦世尊,從二千多年以前一直到現在,都被他的兒孫們在利用,不肖的兒孫,利用他混生活;賢德的兒孫,利用他弘法利生,利用他福利社會……出家的二眾不算,還有數不清的在家人,也在利用釋迦世尊。我們是佛陀的弟子,要學習佛陀大肚包容的精神!」
󠀠
正如同聖嚴師父勸勉弟子做「要人」──意思是處處被需要的人。一個處處被需要的人,必然施大於受、付出多於得到、義務多於權利、辛勤多於享受、利人多於利己……
󠀠
或許有人會問,這麼做值得嗎?不會太傻、太吃虧嗎?何必這麼累?然而,晚年在病中仍弘化不懈的聖嚴師父這麼說:「能以老病之軀,尚可廢物利用,豈不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嗎?能在娑婆世界,運用佛法,廣結眾生善緣,豈不就是速疾成佛的大菩提道呢?」
󠀠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施與受之間斤斤計較;也可以在付出與得到之間機關算盡;在權利與義務之間決計不吃一點虧、不讓人佔一點便宜……當然,都沒問題。我們的生命價值,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抉擇了。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58579626306998&set=a.443873544444277

Sunday 16 June 2024

切要觀德莫觀失,心懷慚愧恭敬人

/ 開仁法師


如果我們學了一點教理或禪修,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或我們發心為道場付出了心血,而輕易去評論別人不發心,這些都是不好的心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會產生一種錯覺,既然這裡的運作我已熟悉,僧團的教育也不過如此而已,好像沒有誰值得我學習的了——這些師長都照本宣科而已。看不起師長,看不起長輩,這些將會造成我們退失智慧的主要原因。

我曾經聽過我師兄講他在帕奧禪師那邊修禪的經歷。師兄說,帕奧禪師教他修慈心觀,按照《清淨道論》的教法,第一個要觀自己,第二個要觀自己最尊敬的人。帕奧禪師就教導師兄首先要觀想十個你最尊敬的人。我師兄說,他坐禪的時候,一直思惟印順導師,很恭敬。再來是剃度恩師……到了第四或第五個,就想不到了。雖有想到一些人,但好像感覺都會有一點缺失,很勉強,就是我們會觀到他有一些缺失。比如說,他很好名,很愛利──都會加注一些這種觀點。那時他才發現,傲慢心是那麼的強。帕奧禪師就教導他說,我們平時就要注意這種傲慢的習氣,要養成觀德莫觀失的習慣。一旦自己認為修持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們會看不起別人。他自己慚愧過後,帕奧禪師就繼續教導他觀察更廣更多的所緣了。

我們要看別人的優點,要讚歎別人的優點,有時還真的不容易。我們看別人的缺點是很簡單的事。經典上有說:一塊白布,看到一個黑點,是很容易的;若你整片都是黑布,有沒有一點黑點,那個沒關係的,反正都黑了嘛。所以,即使修行好的人,我們若偏要找他的缺點也並非難事,畢竟世上無十全十美的人啊。因此,在這點上,我們需要慢慢調伏慢心,以及用心去改進。

/《寶積經》法語集錦
https://santavana.org/abbot24speech23?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12TDuPMAm4D6PV9dG3fonHKEzRgeXJ5ha2xb6_iX1PbcZ4qOnJ0ATdtzU_aem_ASd3EQHY9VWYHTg5KtVgF0P6zGQqwKZ5wy3hsOVgasOyY4R1VKZ5Xfs0aesWQM9Cqrf4WDD-c2DVPykPLgk6dVtr

Friday 14 June 2024

何谓知言

南懷瑾


“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孟子這裡說:凡是說話有所偏頗的人,他一定有所掩蓋,有不清楚之處,所以一聽到這偏一邊的話,就知道說話的人,思想被蒙蔽了,是被利祿之類的欲望,或別的什麼問題矇蔽,腦子不明智了。這就是「詖辭知其所蔽」。換言之,思想有了偏見或成見,他說的話也就有所偏向了。

「淫辭知其所陷」,所謂淫,就是過分、囉唆、多餘,有些人說話囉唆,說得過分或太多,就知道這些人有所陷──心理不健全。頭腦健全的人說話都很清楚、簡潔。比如說,過分誇張的形容,也是「淫辭」的表現。

「邪辭知其所離」,許多人說話不依正理,可是他也有他的一番歪理。世界上歪理千條,正理只有一條。說這種歪理的人,思想就離了譜。同時,這一「離」字也可以說是離間之離,凡是從事挑撥離間者,必有一番歪理。

「遁辭知其所窮」,所謂「遁辭」就是逃避之辭。譬如問某人某事辦好沒有,他不說辦了或沒有辦,只說這事如何如何,這就是他忘了辦這件事,他所說的一大堆如何如何,都無非是遁辭而已。說遁辭的,就知道他已無他話可說,理也窮了。大家都有這個情形,自己沒有理由、無話可說了,找個話來說,作為逃避,所謂「顧左右而言他」。因為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認錯是需要勇氣的,沒有這個勇氣,所以下意識地找個遁辭來敷衍。

人們說話方面的問題,孟子大致歸納成這四種類型。有人只有一種,有人四種都有,孟子這裡所概括的,差不多把所有說話的毛病都包括進去了。

這也是屬於相法,看相的方法,言語、心態在鑑人之學上,都屬於內五行,不是用眼睛看得出來的,但是關係非常重大。當年革命時期,有些革命前輩屬於領袖型的人物,當他一開口講話時,就是領導人的那種氣度,條理清楚,乾淨利落,他一句「就是這樣」,語氣一出,聽話的人好像魂都沒有了,就跟他走。尤其是孫中山先生,原來反對他的人,一聽了他演講,就轉變為信仰他、擁護他。

許多人喜歡辯,辯到最後理窮時,遁辭就來了。其他幾種說話態度也是如此,只要聽他的話,就可以知道他的思想以及行為如何。

/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公孫丑》章句上╱ p. 161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73740227552716&set=a.702988747961200

Wednesday 12 June 2024

這是上帝給你的試煉

盧斯達

電視劇集出現一個情節,一個女人返教會,將丈夫患癌的壞消息分享給教友,沒有尋得安慰,有教友反而回應:「這是上帝給你的試煉,你要有信心」、「這是上帝懲罰他的罪惡」,令她十分憤怒,見證了宗教話語用來落井下石一幕。

片段在網絡瘋傳。可見聽過、經親歷過這些,在香港真是很普遍。

童年時期也是在一個高濃度基督教環境長大,那時接觸的基督教思想印象中很中產,很潔淨,大愛講得很多,談人的罪也很多,但很少談 suffering。他們不談人有原罪,不過人靈性敗壞,不斷犯罪,所以需要耶穌。世界那麼不完美,因為天堂才會完美,地上的痛苦是人自己做成,例如貧窮、戰亂、政治腐敗,都是出於人自己。

不過如果是患上絕症、不幸、一個龍捲風導致教堂壓死幾十個信徒、不幸生長在一個暴力或貧困家庭……這類人生和宇宙的「荒謬」,就不容易得到滿意解釋。我也聽過「這是試煉」的說法,但這信服也會得出上帝是殘暴和不公的印象。或者人會想出更多自己身上的「罪」,去合理這個故事。是因為他犯了罪,所以上帝才用癌症懲罰他。

難怪近代歐美有不少人更願意想像世界是一個低維度的監獄,人們就是在這裡受苦,這就是世界的目標。開悟就是放監,「重返」高維度。世界是監獄的想法,從柏拉圖、佛教、諾斯底、Matrix、飛碟邪教到美國科學教也都不同形式地講。他們都是試圖解釋這個混亂的世界為何混亂,出路何在。

以上帝試煉、上帝懲罰為「苦難解釋」的教友,內心會暫時得到安定,因為世界從亂序回歸秩序,他人和自己的痛苦都被他們賦予理由,這才是他們狂熱信奉的理由。

這件事最可怕又最平常的地方:教友們聽到教友丈夫患癌,認定是上帝試探和懲罰那一刻,不必然是他們討厭他,甚至是因為出於悲憫才見扭曲。那些「這是試探,要有信心」的話,也是出於他們對信心不太有信心,想向自己保證「苦難有來由」,不能讓他人的絕望現實衝擊自己的世界觀。這關係自己精神穩定,人這一刻連潛意識都是自私,講求 self-preservation。

所以,他們並沒有因熟讀經文(甚至並不需要熟讀)而更加慈悲為懷,而是在關懷你的時候也內建了情感屏障。他不能跟女人同悲,不能一同感受那種約伯式的怨恨:世界好唔公平,點解要選中我老公,點解上帝針對我一家。同悲就似乎等同一齊向上帝投訴,那就是不敬,那就是否認祂對一切有主權。最好,是像約伯和大衛王那樣最終降服。

這種意識上的敬虔,使人容易無法共情。在受災者眼中,自然就是覺得這班人菩薩面容,但其實鐵石心腸。好像東方的狂禪思想,有個人被砍死,那只是一堆「業」和因果的消散,我看不到有人死掉。你平時打掃都殺死很多蟲子,你也沒哭過——想像有點類似《周處除三害》那個心靈大師。

這是一個「見孺子入井」的故事。孟子覺得是「人」都會有惻隱之心,但有教友會因為太敬畏上帝,而慢慢不再像人。好像真正同情他人,就是詆毀上帝的作品。如果你視人間的苦難是上帝早已預備的作品。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3020535?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0SN9ph4V4QiFcJ51f2u7jwTngDNsRhk81nO15Jv8UZJpr2Hc4UHwODPQY_aem_AQQY22m1idHGreY668xkS1mNGhrEq4LqgcYnae96mj8Tim0arBUBmoSVBF1GK2ElE_uw2L_HryZ_WBnXMqe2Mk-l

Sunday 9 June 2024

老僧好殺

/ 聖嚴法師󠀠

趙州從諗禪師與僧眾遊園,兔子受驚逃走,有人問:「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免子會害怕?」趙州答:「因為老僧好殺。」
󠀠
佛經中記載兔子、鴿子等小動物會親近釋迦牟尼佛,一點也不害怕;高僧傳也曾說有些小動物以至毒蛇猛獸會跟祖師大德做朋友,馴良如自家所豢養,甚至形同弟子。像趙州禪師這樣得道的高僧,必然深懷慈悲,具有大感化力,動物應該不會畏懼他。沒想到這隻兔子一看他就溜,豈不怪哉?於是乎有人問:「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兔子會怕你?」
󠀠
這個情況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即使兔子不怕趙州,但有其他僧眾在場,兔子聽到這種聲音,看到這種場面,還是不免害怕。另一個原因是兔子沒有善根,被人類、動物嚇壞了,凡風吹草動都會逃,哪管趙州慈不慈悲?現在既然有人問,趙州遂答:「因為老僧好殺。」
󠀠
趙州是否真的好殺?也有兩個可能的答案。第一,老僧我自己不殺生,你們若一定要問,我只好告訴你牠怕我殺牠。其實我殺不殺是我自己的事,兔子認為我好殺,這是牠自己的事,所以跑掉了。
󠀠
第二,禪者在修行過程中和修行得力後,凡遇境界出現,都不予理會、不予反應,不產生分別心和執著心,這也叫作「殺」。比如文殊師利菩薩有時手持蓮花,有時手執寶劍,那是智慧之劍。不執有、不執空、不執善、不執惡,也不執著有佛、有魔。這把雙刃的寶劍對任何一面都不執著,遇到任何一面都砍掉,保有的是自在的、解脫的、光芒萬丈的大智慧。所謂「兩頭俱坐斷,一劍倚天寒」,逢什麼就破什麼,不正是「好殺」嗎?
󠀠
一般人遇到失敗的事、出紕漏的事、不名譽的事,常常把責任和過失推給他人,自己撇得一乾二淨。趙州禪師的態度則全然不同。明明是大家一起遊園,為什麼兔子驚逃的責任是趙州首當其衝?但趙州二話不說、乾脆俐落、一肩挑起──「因我好殺,所以牠逃」。
󠀠
我們做事有人批評、有人抱怨,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責任?先不要撇清,馬上擔負起來處理它,此時至少來自他人的懷疑和責難沒有了,而且處理之後自己也沒有損失。
趙州說「老僧好殺」而擔起責任,弟子並未因此而看不起他,反而覺得這句話有深義,甚且成為修行的方法。所以,挑起責任解決問題後,不但皆大歡喜,也可使別人反省:「為什麼挑起責任的唯他一人?」
󠀠
/ 聖嚴法師《公案100》

Friday 7 June 2024

浅谈沙巴修宪动议

/ 杨启贤


沙巴州政府于2022年和2023年曾经承诺会制定首席部长最多任期两届的限制,但一路来都还是停留在只闻楼梯响的阶段。

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该提案终于会在7月州议会会议期间被提呈。届时将有两项州宪法修正案提交到州议会讨论,一是将州首席部长的头衔更改为“总理”(premier),二是为首长每届五年的任期限制为最多两届。此外,预计提交的法案也包括将“助理部长”的头衔以“副部长”来取代。

如果法案得以通过,沙巴州将成为继2018年槟城通过类似宪法修正案之后,第二个对州政府最高领袖的任期进行限制的州,也将成为继2022年砂拉越将州首长易名为总理之后,第二个作出同样改变的州。

这两项法案代表了马来西亚政坛近年的两大趋势:一是在在国家民主化趋势下对于权力制衡的制度改革;二是东马领袖越来越勇于维护他们的州权利,以及恢复他们在《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下的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沙巴州首长的任期限制可能跟槟州的版本不同。根据沙巴人民联盟(GRS)的副秘书长兼联邦部长(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阿米占的说法,连任两届后卸任的沙巴州首席部长可在一段“冷却期”后再有担任首席部长的资格。反观槟城的规定是担任过两届首席部长的人在有生之年都不能再担任首席部长。

以政治学术语来说,槟城版本的任期限制是“终生任期限制”,而沙巴版本可能是“连续任期限制”。终生任期限制的例子是美国总统任期,像布什和奥巴马在担任两届总统后,终生不能再担任总统。另一方面,我国国家元首的任期限制为一届则是连续任期限制,曾任职国家元首者卸任可再次担任该职,例如:吉打苏丹端姑阿都哈林曾担任我国第五任(1970年至1975年)及第十四任(2011年至2016年)国家元首。

修改宪法在沙巴是常有的事。沙巴州政府过去曾修改州宪法,规定州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但在2018年大选后的首席部长闹双胞事件中,州元首站在民兴党与希望联盟州政府的一方,终结了前首席部长慕沙阿曼(Musa Aman)的统治。新政府于同年修宪取消了两届任期的规定。目前州元首在位已经是第四届任期。

反跳槽法

沙巴州也是第一个制定反跳槽法的州属,远远早于联邦或其他州属。第一部反跳槽法是由沙巴团结党政府于1980年代制定的。吉兰丹伊斯兰党政府在90年代采纳类似的宪法修正案,然而这条宪法条文过后被联邦法院宣判违宪。不久后,沙巴反跳槽法也同样被宣判违宪。到了2023年,在国会和一些州议会通过类似的反跳槽法后,沙巴才又重新通过了新的反跳槽法。

沙巴州政府也在80年代修宪规定,如果在州选举中有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而该党领袖也是州议员,那么他应被任命为首席部长。可是,该修正案于2023年恢复反跳槽法的法案中被撤销。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近年来没有政党赢得多数议席,因此需要让州元首在委任首席部长时有更大的灵活性。虽然法案中的反跳槽条款获得了一致支持,但有关委任首席部长的条款却遭到民兴党的反对。民兴党承诺,如果他们当选,就会恢复这项法律。

7月提交的法案预料将轻易通过,即便是有些领袖如沙巴国阵的邦莫达表示,首席部长职位的更名没有必要。另外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改革还不够彻底,尤其是那些主张将“州元首”(Yang di-Pertua Negeri)一职名称改回1963年至1976年使用的“邦元首”(Yang di-Pertua Negara)的人。

无论7月的修宪动议结果如何,在2025年下届州选举之前,预料各方人马应该会抛出更多的修宪提议。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5/31/655411

Saturday 1 June 2024

太多人思维落伍,昌明政府太难了

/ 林瑞源


净选盟主席莫哈末法伊沙指出,如果团结政府无法在今明两年进行改革,改革议程可能会不了了之,因为在这之后沙巴、砂拉越、马六甲和柔佛州选会接踵而来,政治人物将专注选举,搁置改革。但是,阻碍改革的不只是选举,还包括人们的思维。

官员民众思维保守,改革议程空转

假如有越来越政府成员和民众的思维保守,即使是处于选举空窗期,改革也寸步难行,因为他们会阻止改革,让改革议程空转,白白浪费5年的执政时间。

国内已经出现严重及广泛的思维落伍现象,这源自于数十年种族政治和宗教主义的潜移默化,以及国家教育不注重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例如,伊斯兰党多年来不断反对娱乐活动,所以其支持者认为在登嘉楼州浪中岛一家度假村举办的沙滩派对,不适宜在登州举行,有违登州伊斯兰色彩的形象,最终登州政府向渡假村罚款2万5000令吉。这种举措会造成越来越多人的思维趋向保守,以为保守就是社会规范和政治正确。

伊党领袖言行影响庞大的支持群体

伊党有庞大的支持群体,该党领袖的言行会向草根灌输各种价值观,比如反对西方艺人的演唱会、日本盆舞节,逐渐的就会形成群体孤立主义,拒绝多元文化及宗教的交流。

对于性少数群体的不容忍,也衍生性别霸权心态。当排斥性少数成为主流思维时,当局充公Swatch彩虹主题手表也就不足为奇,甚至被认为是正确的举动。

最近国库控股和雇员公积金局联手2家外国公司,即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和美国全球基础设施合伙公司(GIP)私有化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MAHB)也引起争议。国盟反对GIP参与,因为GIP已被跨国投资公司BlackRock收购,BlackRock支持以色列。

GIP在管理机场有专业能力,而国内机场的服务水平及设施落后,急需改善和提升,如果政客为了政治阻止这项交易,将会破坏提振大马机场的计划。

排外主义和僵化思维阻碍了进步

目前是全球化时代,任何公司都可能存在一些敏感的背景,我们不能全部拒之门外,这会阻碍国家的进步。排外主义也会破坏首相安华招商引资、振兴经济的努力。

开放及自由竞争是国家进步的不二法门,但看来许多人还是选择封闭,比方说玛拉工艺大学(UiTM)拒绝开放心胸外科课程给非土著。如今心胸外科医生短缺,挽救生命及国家需要应重于一切,但僵化的思维阻碍了进步。

持反对意见不是普通民众,他们包括巫青团长阿克马、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玛拉工艺大学的学生,以及高级知识分子,即20名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副校长和校长组成的公立大学校长委员会(JKNCR UA)。

正如净选盟前主席安美嘉的担忧,“反对开放的大学生以后会成为怎样的医生,他们从种族角度看待医学研究,这违反了身为医生的原则,是不能被接受的。”

阿克马也是医生,但他缺乏同理心,他甚至要求《当今大马》和作者谢坤松撤下形容玛拉工艺大学为“种族隔离学院”的文章及要求谢坤松道歉,同时号召全国团员到警局投报。这是打压言论自由的举动。

政府切莫退缩, 必须抗拒保守主张

阿克马如此嚣张,是因为有助长其气焰的大环境,特别是掌权者也趋向保守,例如当局封锁批评政府的网站。内政部推出的新电影审查指南也没有让电影工作者享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反而是更多限制,包括禁止粗口方言。

在看待新闻自由排名剧跌方面,不能简单的以“政府未曾逮捕记者,也不曾关闭报馆”来自我辩护,必须看待整个报道环境是否有改善、有否废除新闻自由的恶法。

政府必须以开明的观念来抗拒保守主张,如果一味退缩,只会助长保守主义,如何处理玛拉工艺大学课题将考验团结政府对改革的承诺。

否则, 昌明大马就形同 "空中楼阁"

国家必须打破既有的框框,才能取得进步,而保守思维是改革最大的阻碍。当保守成为主流,民主就会倒退,昌明大马就形同空中楼阁。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40527/yl/5639443#google_vign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