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0 October 2020

做個勇敢中立人

/ 林夕

要終身學習,要承認自己會做錯,之所以珍惜孤獨,只因一個人獨處,才有機會反省一言一行,不受旁人影響。

反省這一年來人際關係,悔過書寫着問號:「在我口中,嚇走多少藍血人?」「咄咄逼人,曾逼迫過多少自稱中立客觀者,一步步走到支持政府平亂的方式,直到強烈撐警的地步。」有沒有?有。越是自詡或是不失德高望重的人,越受不起激烈批評,越抗拒挑戰他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會遭受到「我偏激、我暴烈、我錯」的結論。即使口舌之爭好像贏了,讓對方變啞巴了,心理自衛機制,會讓他們索性從黃加藍的青色,變身深藍。

雖不是新聞工作者,但平衡與中立,是目前急需學習的第一課。人會趨吉避凶,當然跟自家人臭罵發洩過癮,跟保持「意見」的異人吵架,只傷身兼傷和氣,有如共機天天繞台,圍爐取暖如自慰,爭論到寸步不讓則擦槍走火,大家都回不了頭。

提醒自己並非上帝,對於身邊「異人」,本來無冤無仇、本來有感情而無恨,跟擁有公權力或公眾人物不同。有時也懷疑是因為認識,所以更加心痛。所謂嫉惡如仇,只不過是理性控制不住衝動的情緒而已,一點即着火,也可以視為性格的缺點。如何讓缺點變優點?

就當自己是節目主持人好了,聽到「異人」說祖國施諸於香港的「政策」,也是迫不得已,是為香港長遠利益好,越反抗只會越冒犯,情況會更差。一字記之曰忍。在這一場只有兩個人的城市論壇,面對有過交情的來賓,要中立。別劈頭就說出「投降主義者」、「既得利益者」、「我看錯你了」,更沒有主持人會罵來賓是「死藍絲」的。

平衡嘛,要把「投降」降低到「妥協」,再把「妥協」軟化為「適應」,以上用字都有挑釁意味,所以,再把「適應」柔化成「習慣」,避免啟動對方防衛機制。主持人可以說:「我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看」,然後假裝想了一下,像忽萌奇想那樣,善用反問,而不是逼問與質疑,嘩,像站在「異人」邊一起,問到:「咦,現在不是不能習慣。啊,但是有時我會想,如果這一切沒發生,回到二十年前吧,我覺得以前活得比較自在,你呢?你會選擇那時候已經習慣的環境,還是重新習慣現在逛街的感覺呢?」記住,是自在,不要說自由,自由那好像跟政見有關。

唉,平衡在鋼索上,的確需要一點勇氣,但我始終相信人會影響人,就練習做個勇敢中立人吧。

https://hk.appledaily.com/columnist/20201010/SYN3RTURSNHCXIYB3IN44PTGPM/?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hkad_article_share&utm_content=share_link&fbclid=IwAR3us8ga0zQzi_L-t_-fEwfXRJr6aTPrIRC2RV0t_VC5Q5AC8YgP-7kucE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