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7 September 2019

马哈迪与华教的博弈

/ 林韦地

首相马哈迪今年9月17日说,“马来西亚不需要华文学校,但我们尊重华人对此事的敏感度,所以我们不会关闭华校,我们需要用不会伤害和让华人敏感的方法来处理。”,“我们曾建议将所有学校(包括国民学校和国民型学校)放在同一个校区里,但华教人士也反对。他们不要他们的小孩和其他种族的小孩混在一起。”,“如果所有人都将自己视为马来西亚人,那就不会有种族政治的位置”,“此时此刻,我们仍认同我们自己原籍国”。

马哈迪的发言其实毫无新意,谈的都是旧问题,基本上也都是马来右翼的立场,或理解,即要废除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是国民不团结的祸首,所有人都应该念同一种学校(宏愿学校),华人到现在都还是热爱中国,华人都不认同马来西亚。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华社对此一发言几乎是毫无反应,除了拥抱巫伊联盟的马华公会发了篇不痛不痒的文告之外,不见任何行动党的政治人物,或华教单位华团,出来发表任何文告,全部人都静静,让这件事情也就船过水无痕地漂过。

马哈迪的发言毫无新意,华社这么静一点情绪都没,那就有点稀奇,(二十多年前老马第一次搞独裁,选后翻脸不认人践踏华社时,华社好歹也是含血含泪抗争到底),可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读。

比较正面的说法是,大家都知道那个熟悉的老马回来了,老马还是那个老马,但觉得老马的时代不长,无谓和他计较,反击只是造成冲突,助长他和马来右翼的声势,低调做些实事要紧,(特别是董教总不到一个月前才被老马标签为种族主义组织)。

比较负面的说法就是,华人在509的族群平权希望幻灭之后,对公共事务已经失去兴趣,有能力移民的就移民,留在本地的也无力再做抗争,觉得学好英文马来文比较重要,温水煮青蛙地被动地认同马来右翼的同化论述,(老马第一次执政时,就有很多华人放弃了华文源流教育)。

现实情况是马来西亚华人七百四十万,每个人的意识形态和心态皆有不同,当然无法这样简单二分或一刀切,但都需要共同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到底还有多少华人相信文化多元主义,相信母语教育的价值。

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可能很残酷,华人是利之所趋的族群,抗拒使用马来文作为第一语文(印尼模式),多只是因为认为马来文没有经济价值,对伊斯兰文化缺乏兴趣甚至恐惧,但若以英文替代作为第一语文(新加坡模式),很多华人就没有这么排斥。

即使在华文学习和使用上,很多华人也是基于中国崛起后的巿场和经济利益,而与了解马来西亚华人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毫无关系。

因此很讽剌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意识形态可能和马哈迪其实颇为吻合,这也解释为什么马哈迪屡次消费华社在大选都还是赢得华人的支持,很多华人可能私下都认同老马的英文教数理政策,(总比马来文教数理好吧?),为其医生的精英主义形象所折服,(总比纳吉那个贪污败家二世祖好吧?),其威权独裁的作风和语言也符合华社的父权意识,(所谓老马识途),马哈迪的“马来人懒惰论”也深受华人欢迎。

马来西亚华人和马哈迪的唯一矛盾恐怕只是,马哈迪就不是华人,华人也不愿意伊斯兰化和马来化而成为马大帝的子民,马哈迪对马来人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很讽剌地正是嫌马来人“不够华人”,同理,正因为不够华人,不可能和华人竞争,永世需要被保护。

无论马来西亚华人处于何种心态,可以肯定的是,509前与友族携手打造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乐观已经一去不复返消失无踪。因为语文的隔阂,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对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其实非常依赖政治人物,当马哈迪重新拜相掌握话语权,他对华人的各种批评又重新建构或深化了马来社群对华人错误的刻板印象,而华人已经无力在这个国家的语境里重新做自我解释,一如众华人政治人物的失语。

理想的幻灭是务实的开始,华人对公共事务静默,退居族群和资本本位,新马来西亚的梦醒,华人惊觉,原来“分而治之”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如同在这个国度,任何执政者,都会变成国阵。

林韦地* 槟城人,医生,文字工作者,书店老板,出版社发行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