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October 2017

如何對付一意孤行的朋友

看見朋友一意孤行地做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時,以我醫生訓練,加上好心的個性,少不了苦口婆心一頓“預後評估”“病理分析”外加“鑒別診斷”以及種種處方。

年紀漸大,回顧起來發現:因為“坦誠相告”,導致漸行漸遠的朋友倒是不少。反過來,真的因而改變,得到好處的情況少之又少。更糟的是,不聽勸告落得失敗了,恍然大悟,回頭感謝我說:“早知道當初聽你的,就好了。”這樣的事,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三國演義寫袁紹在官渡大戰之前,首席顧問田豐直言相勸,舉出許多必敗的理由,希望能勸阻袁紹出兵,不想一番忠言逆耳惹來袁紹不高興,開戰前把田豐送進監獄去。官渡大戰打下來,如同田豐所預料,袁紹果然兵敗如山倒。

當前方敗仗的消息傳到監獄里,獄卒恭賀田豐說:

“你料事如神,袁紹大將軍回來了,一定會大悟前非,好好重用你。”

田豐聽了大哭說:”要是袁將軍打勝仗,心情好也許有可能開釋我。但他打了敗仗,看到我一定是欲除之而后快啊。“

袁紹回來之後田豐果然被殺了。

年輕時讀這故事,只覺得袁紹氣度狹窄,錯失這麼有識之能臣,導致了大好局勢與江山。不過過了這些年,多經歷了些事之後,慢慢發現:

首先,被勸告者的角度來看: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自己理想,最後成就了大事業的英雄也不是沒有。所以,要用這個故事來當通則,教導被勸告這多聽從別人的意見,似乎一點也不可行。袁紹的失敗是他判斷錯誤,不是他不聽別人的話。

再來,從勸告者的角度來說:袁紹這樣的反應恐怕是一般人正常反應的平均值罷了,要說心胸特別狹窄倒也不至於。能像唐太宗容魏徵的君主,歷史上畢竟是少數。出征前殺掉逆言這祭旗也是大有人在的。把一般人都期望成有唐太宗這樣的雅量,恐怕是不符合人性常理的假設。

所以,一意孤行的朋友是不是就不勸了呢?倒也不至於。從前我說:“你這樣不行啦,你根本沒有考慮到A、考慮到B,怎麼可能成功?你這樣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現在我會改成說:“這要成功可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噢,真佩服你的勇氣。特別是考慮到A、B,這麼多事都要克服,真是不簡單啊。”

這樣說,說法固然比較隱約,但聽的人感受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

有人問:說得像從前那麼清楚都聽不懂了,換成這樣說,可以嗎?

至少我覺得被聽進的機會高些。

萬一還是不行呢?

我想那就真的是不行了。承認不行不是什麽壞事。畢竟這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在朋友的人生里,我們再怎麼重要,也不

過就像田豐一樣只是官渡之戰的配角啊。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4%BE%AF%E6%96%87%E8%A9%A0-houwenyong/%E5%A6%82%E4%BD%95%E5%B0%8D%E4%BB%98%E4%B8%80%E6%84%8F%E5%AD%A4%E8%A1%8C%E7%9A%84%E6%9C%8B%E5%8F%8B/445772847507/?pnref=stor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