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真失性」,迷失了真如本體,亡失了本性。因此呢,「執相徇名」,大家都抓住了外界的境界,把物理世界的現象當成真實,找不到本體,迷掉這個本心了,被物質世界的萬象所迷了。
「執相徇名」第一個「執相」,是被外境界、物質世界所迷。「徇名」,是被自己的觀念騙住了,被主觀的成見、自己思想騙住。所以「執相」是執相,「徇名」是徇名,兩個東西。
「積滯著之情塵」,再進一步呢,因為執相徇名久了,累積下來就像漿糊一樣黏住了,執著於這個「情塵」,對塵世間這一切的情境界、物質境界、人生境界,把你捆得牢牢的。所以,這個物質境界引發我們心裡的思想、感情,還抓得牢牢的呢,在佛學名詞啊,《楞嚴經》叫做「塵勞煩惱」。這個四個字翻譯的文學境界也高的很,後來,唐宋以來這些文學家寫詩、寫詞的,經常採用這兩個字「塵勞」。
塵世間,我們在中國文學就有兩個字「塵世」,世間的這個世。拿現在的觀念就是說物質世界,這個塵字代表物質。你看臺北市吧,你到高樓上站到看看,到觀音山頂看看,看臺北市呀,那真是紅塵滾滾,黃塵,再加上工廠,黃裡頭還有黑的,黑塵滾滾,物質世界就是塵;勞,眾生就在那個灰塵裡頭,忙著滾來滾去。
如果我們站到中央酒店旋轉廳再看看街上,那些汽車像螞蟻一樣,一個接一個爬;街上的人,像潮濕地方早晨爬出來的蟑螂,一個接一個。然後一看這些高樓,一個個窗子像白窟窿,蜜蜂一樣。呵,這裡還有一家,還有人在說:「嘿!我是大師,講宗鏡錄給你聽呢」。站在外面看我們這些到底什麼東西?(眾笑)對不對?
「塵勞」,就是這個東西把你控制,人生啊牢牢控制住這一輩子。所以塵勞引起的煩惱,這個文學境界高,「塵勞」。
可是呢,眾生以塵勞為樂呢,街上那個蟑螂早晨起來在爬,下班的時候一群蟑螂,還有紅綠燈擋住這些蟑螂。我們這些人在這裡稱大師的、當大王做英雄的、做老闆的,不曉得多偉大!你看站在高空來一看,就那麼個,就看那個小洞裡的那個螞蟻,在裡頭自稱高明,那個味道,只好搖頭一歎,眾生塵勞煩惱,就這個味道。
但是這個塵勞煩惱你久了以後啊,累積下來啊,「積滯著之情塵」,哈!你對它還有感情的很呢,對塵勞煩惱非常有捨不得。好像三天不講講書,沒有人叫一聲老師,一身都發癢那個樣子;沒人恭維你一聲你了不起,好像自己這兩天已經矮了很多,有人恭維一下馬上長高了!眾生,這就是眾生。這是「積滯著之情塵」。
/ 節錄自南懷瑾先生《宗鏡錄》錄音第一集
https://web.facebook.com/photo/?fbid=1344462980480437&set=gm.2547095062328727&idorvanity=180090325028124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