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May 2025

駕馭腦中的小劇場

河智賢


反射評估(reflected appraisal)

對他人評價越敏感的人,越會認為他人對我的評價決定了我的樣子。這種自我並非「我認為的我」,而是由「別人對我的評價」匯聚而成的我,又稱為「反射評估」(reflected appraisal, 或稱反射性評價)。

將自己的存在感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上,如果別人說我很帥,我就會覺得我是一個很帥的人;如果被別人不當對待,我也會認為是因為我只配受到這種對待。如此一來,對外界的評價會更加敏感,心情更容易因別人的稱讚或指責而上下起伏,難以保持平常心。

這類人即使他人不明說,也會先猜測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或從旁人的隻字片語中,拼湊出「他人對我的整體評價」,以此來定位自己。因此他們特別重視自己的名聲,也格外在意別人的眼光。表達意見時,比起言論的正確性,更在意「我說出這種話,別人會怎麼看我?」如果他人對其觀點沒有給予明確回應或熱烈支持,就會感到十分受挫,即便自己認為那個想法本身並無不妥,也難以釋懷。

這會使他們更害怕失敗。若決策有獲得他人支持,即使失敗也能得到安慰;若是自己做決定時,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他們擔心,若推動他人不感興趣或反對的事,萬一事情順利,就會遭人嫉妒;萬一不順利,就會淪為大家的笑柄。

當這種情況反覆發生,自尊心不僅會越來越低落,也會更在意他人的評價,甚至延遲決定或過度倚賴他人。

過度尋求再保證(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即使自己做了某個決定,也對自己的選擇沒有信心,常常會問別人的意見,而且會反覆確認。即便知道自己這樣做有點誇張,也無法停止,這種行為在心理學稱為「過度尋求再保證」(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然而越是反覆確認,與對方的關係可能變得越差,對方也許會訝異你如此不信任他,同時也會對你的再三確認感到疲憊;對方的回應若變得冷淡或尖銳,很可能使我們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再緊密的友誼,也可能因而破裂。

同樣地,當這種決定帶來好結果時,會認為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難以將其視為自己的成就;當事情不順利時,則會嚴厲自責沒有做好,或者怪自己沒能堅持己見,總被他人牽著鼻子走。無論結果好壞,自己都會受傷。

低自尊的人,即使成功也不會認為是自己的成就,失敗時則更加內耗。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262242171930976&set=a.28384366977083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