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7 May 2022

世人重果,菩薩重因

/ 黃啟團


當一個人陷入痛苦的處境時,通常不願意面對痛苦,這個時候,往往會從外面找到一個攻擊的對象,把責任推給這個對象,這樣自己就無須獨自面對痛苦了,這種行為就是指責。

推卸責任是一個人的天性,當然也有後天教育的「功勞」。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子走路不小心跌倒了,痛得哇哇大哭時,身邊的老人為了安慰孩子,這時就會去罵那塊石頭:「死石頭、臭石頭,你怎麼這樣壞?讓我家寶寶跌倒了。」還一邊罵,一邊打那塊石頭,這時孩子就會破涕為笑,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有這樣一個觀點,她認為人有三次出生:第一次出生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生命已經形成;第二次出生是身體從子宮裡產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出生;第三次出生是我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前兩次的出生,人還不能稱之為人,只能夠叫動物,直到第三次出生,當我們開始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起責任的那一刻起,我們才真正地成為大寫的人了。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能成為「人」,他們逃避責任,遵從動物本能,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

所謂「重定因果」,就是通過語言,把一個人重新放到責任者的位置,讓他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幫助他完成第三次出生。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些語言:

「經濟不好,生意難做。」
「因為堵車,所以我遲到了。」
「因為可惡的小偷,所以我的手機被偷了。」
「因為客戶難纏,所以我失敗了。」

這些話很熟悉對嗎?說這些話的人,根據薩提亞的觀點,都是沒長大的孩子。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沒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那怎麼幫助他們長大呢?

我們認真地看一下這些語言,你會發現,在推卸責任時,都會有一個看起來無懈可擊的因果關係,有因就有果,這個邏輯關係如此清晰,所以責任都不在自己,都可以推給別人。事實上,「因」的前面還有一個前因。

經濟不好,生意難做,前因是你能力不夠;堵車遲到,前因是你出門的時間不夠早,沒有把堵車的時間算進去;小偷偷了你的手機,前因是你沒有把手機收好,給了小偷可乘之機;客戶難纏所以項目失敗,前因是你的努力還不夠,沒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沒能打動客戶的心。

「我是一切因的前因」,當我們這樣看待事情的時候,就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當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在因的前面還有一個前因,那我們就拿回了生命的主導權,這就叫作「重定因果」的換框。

以後有人跟你說「經濟不好,生意不好做」時,你可以怎樣重定因果?

你可以這樣問他:「什麼樣的人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生意也做得很好呢?」一句話就能讓對方把關注點轉移到自己身上,讓對方意識到外界環境是不可控的。而自己是可以控制的,如此,事情不再是絕路,而是出現了很多轉機。

同樣,前面舉例中的那幾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應對:

「在堵車的情況下,你可以怎樣避免遲到?」
「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如何才能保護好你的手機?」
「你需要提升什麼能力,才可以應對那些不好打交道的顧客?」

這些例句都有一個要點,就是把當事人放到因的前因位置,讓他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從而完成第三次出生,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正所謂世人重果,菩薩重因。「重果」是一種受害者的模式,而「重因」才是回到主導。重定因果,就能讓一個人重新回到一個自我主導的位置。

/ 黃啟團《別人怎麼對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