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April 2015

您真正得「法喜」了嗎?

· 高惟法

有人問:「你們這麼認真的做慈濟,是為了什麼?」一般的慈濟人會說“賺歡喜”。因為做好事,無所求,還要感恩對方,身體累不累?累。最後得到的就是心裡,您歡喜,他歡喜,我自然也歡喜。願意做慈濟,在歡喜中做慈濟,那是初發心,初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心。

不過,慢慢經過“薰法香”後,薰、薰、薰出味道了,原來我們做慈濟是為了“苦難的眾生”,我們要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原來修行也是為了解脫眾生的苦難,不是為了自己,見道了!「經者,道矣,道者,路也。」。看到路了,什麼路?「人間菩薩」的道路。

晨語開示<藥草喻品>時,上人一開場就提問:「各位菩薩,我們佛經是每天在聽,道理也是每天這樣說,但是聽經,是不是真正化為「道」,我們是否有「身體力行」?「斯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對啊!即使化為道,就算看到路了,要如何走呀?如何身體力行呀?那就要看自己的根器,還有自己所立的願有多大了:

看看佛陀施用五乘的教法,因為我們眾生的根機就是分成這五大類。有的人,一般的學佛者,生活在社會上,他求名,他求利,他希望能夠「我所做的一切,能得大家讚歎、誇獎。我做很多,你們不要忘記了。」

佛陀說:「你做很多,你若要真正永久得福,就要行十善法,行十善法外,還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不僅是要諸惡莫作,這個諸惡是包括煩惱,不要計較,擴大心,放大心量,你才有辦法諸惡莫作;沒有煩惱、計較,你才能有大量的善心去付出,能夠做到這樣,還要行十善,這樣才能修天福。

佛陀為富中之富的人,他富有財物,佛陀還引導他打開心門,心中要有愛,所以叫富中富,願意付出,這樣生天福;若是一般人,你沒有財物,無法做大善、造大福,起碼你也要能守五戒,能守五戒,就不會墮落三途。這是一般在社會,有心聽佛法的人,佛陀就為一般社會人所說的法,修十善生天堂,持五戒,不落三途,保持人身。

若是發心要修行的人,不論出家或在家。你耳根來聞法,要用心聽,耳根聽法,法一定要入心,同時要斷除種種煩惱,人我之間的是非,要有辦法不計較,不只是不計較,就算是被人欺辱,這種人事的執著,我們也要放棄。聲聞、緣覺對“人我執”都已經破除了,沒有煩惱,佛陀為他們的施教是「四諦法」及「十二因緣法」。

但是,佛陀將大家引導到這樣的程度,沒有人我是非,心不起煩惱,沒有起執著的心,佛陀說還不夠,還要斷,斷法我執。“法我執”,就是說,你修行不是為自己,不是為了要享天福,也不是為了不落入三惡道,也不是為了要斷煩惱,也不是為了不要再來人間受業報…。

我們住在人間,有「生、老、病、死」的相,有「人、我、是、非」的相,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有這些相,但是我們不去「住相」,就沒有這樣的執著,就沒有“人我執”。同時,我們認真修行,做就對了!如果還執著在,「我要修行得道,我要了生脫死,我要取入涅槃。」,這樣還是有“法我執”,所以佛說還要破法執。

要破“法我執”,你就要投入人群,要發弘誓願。聽懂了,瞭解了,要看看是不是真聽懂了,是不是真瞭解了?瞭解了,他就會立願行持專精“大乘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我們相信自己一定能作佛嗎?信心建立了嗎?建立了,開始就要立「四弘誓願」,我們才有辦法展開我們的心「廣度慧解」。

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苦難,我們聽到了,我們看到了,手腳伸得到,我們能去付出,這種善巧隨機的付出,同時是廣度慧解。我們普遍眾生都要度,不論是在監獄外犯罪的人,或者是犯罪之後入監獄中的人,都同樣設法轉他們的惡為善,這種「廣度慧解」,我們有法度,那就是「化用自在」。

我們要瞭解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隨順眾生的根機來教化,同樣的法,為不同根機的人來施教。菩薩法是普遍在五乘之中,人人都能夠發大心,佛道雖多四無量心為本。什麼叫做「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

我們要內修,就是要立「四弘誓願」,我們要外行,就是要用「四無量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這樣多,我們怎度得完呢?就是度不完,但是,我們要學佛的精神,曠劫累生都來來回回在人間,在五道四生中,這是佛陀為了苦難眾生。看看地藏菩薩的大願,他就是瞭解佛陀的心意,所以地藏菩薩他要到最苦的地方去,「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都叫做弘誓願。

「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就是有很多的煩惱,一邊在造福,一邊在起煩惱,因為眾生芸芸,眾生無明很多,不知福,不知感恩的人很多。我們付出,我們造福,卻沒有得到感恩,還受到人家的議論,若是這樣,我們煩不煩惱呢?煩惱啊!這樣會煩惱,你有辦法繼續去度眾生嗎?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煩惱無盡誓願斷」,要立誓斷盡煩惱,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在眾生群中。

「法門無量誓願學」,每一個人,每一種習氣,他們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這種人生苦難偏多,我們就要入苦難中才有辦法體會苦諦,苦的真理。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入芸芸眾生中去度眾生,在眾生中學法,很多法都是在眾生中得來的。看到我們所救的人很苦,還有比我們救的人更苦的人,我們在付出雖然困難,還有人比我們更困難的環境中在救人的人。

所以,這種法門很廣大,我們要誓願學。一個目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將佛法用在我們的身與心,與我們的行動,待人接物,我們能用「四無量心」嗎?我們能大慈無悔嗎?有後悔嗎?紛紛擾擾的人間,這樣的付出、投入,有沒有後悔?有沒有埋怨?有沒有擔憂?有所求嗎?自己問一問。

「四弘誓願」我們有做到嗎?我們既然發心,立誓了,到底我們有沒有做到「四弘誓願」的無邊眾生,我們要去度他;無盡煩惱我們去斷它;無量眾生我們要度,無邊煩惱我們要斷,無量法門我們要學,無上佛道我們要成,我們做不做得到?我們這念心,在修行的過程,必定要修精進定。

不論是在家、出家,我們都要精進,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我們既然選擇佛法,選擇佛教,我們要依教奉行,實行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必定要「行精進定」。我們既然發心要做菩薩,行菩薩道,與聲聞、緣覺自然不同。聲聞、緣覺隨佛四十多年,就是只為自己求福,想要斷煩惱,求自己清淨。

或者是在家弟子,就是只想求天福,怕墮三惡道,都是為了自己。有的是要享受「福」,有
的是要享受「寂靜無染」,只是這樣而已,這是不對的。佛陀所愛的是天下一切眾生,如一子,我們應該也要學佛這樣的心,同樣要愛天下眾生如一子。若像這樣,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堪稱「佛子」。

因為我們是從佛陀的教法,我們以佛為師,代代相傳,我們要自認自己絕對能夠成佛,是佛子,是佛口所生子;佛是法王,我們也可稱為「法王子」。「佛子」、「法王子」或「大士」都是菩薩的另外稱號。我們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菩薩呢?我們一定要修「三賢」及「四加行」,然後登地,成為「初地菩薩」。

從凡夫發心開始修行,一直修下去,這個過程要經過「五十二階位」才能成佛。「五十二階位」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等、覺」五十二個位階。

「五十二階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這三十位叫做「三賢」,能走過這樣的路,才是三賢位。還要再加上「四加行」,四加行的位置就是到達菩薩位。我們已經從三「十」,三賢位,一直來到「四加行」。所以,「福智資糧,加功用行」,「功」就是修行,身體力行,能夠「而入見道,住真如性」,登地之後,真如本性才開始顯現。

在三賢位的過程中,我們若再加強見道,去證、去證實,這叫做「住真如性」。我們的煩惱都要去除,因為前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一位階一位階,像爬樓梯一樣,一階一階向上直去,都有其境界、修行的方法。我們要趕緊利用,利用這個法,我們去廣化眾生,我們已經一地一地瞭解了,瞭解之後,我們就要趕緊加行,加強實行,是名「加行位」。

「四加行」就是「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煖法」就是很溫暖,佛法廣大無邊,眾生苦難無邊,在這種人生,我們要如何培養出我們的那分愛,溫暖的心來面對芸芸眾生,這就是我們要加強,我們要好好用心,在最冰冷的地方,我們給他溫暖,在最無助的時候,我們給他一線光明希望,這叫做「煖法」。

第二就是「頂法」。「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常行慈悲」,無窮盡、無量無邊,這種「四弘誓願」與「四無量心」這樣的會合,這個心願會合,在人群中不斷精進到達頂端,真正用盡我們的心法。我們的心與願,這樣去付出,這叫做「頂法」。再者要「忍法」,一定要忍,芸芸眾生苦惱、煩惱無邊,要怎麼辦呢?

第四是「世第一法」。「煖法」、「頂法」、「忍法」,這都是世間的第一法。佛陀來人間,用種種方法,無不都是希望人人能發大心,不怕辛苦。所以,要經過「三賢位」,再加上「四加行」,在人群中,做得很好,但是無明濁氣要忍耐,這才是真正的世間第一法。
「見道即歡喜地菩薩」,這樣才是真正到達「歡喜地」的菩薩。

「歡喜地」的菩薩,就是已經進入到名副其實的菩薩,開始腳踏實地的行菩薩道,也就是「如般若中初發心者」。我們已經能證明我們的初發心已經是堪稱菩薩,我們是新發意,登菩薩地。經過「三賢位」,再加上「四加行位」,一切煩惱,我們已經去除了,不在意了,「二執齊破」才能到達初地菩薩位。我們要修行,我們不怕生死輪迴,我們要將法入心,帶法再來生,入人群中度眾生,這就是「二執齊破」,我們都破執了。

我們開始的第一位置,要這樣歡歡喜喜,做得很歡喜,這是菩薩十地的第一地,叫做「歡喜地」。大家要記得「菩薩十地」,我們現在開始才在「歡喜地」,還要繼續升二地、三地,我們現在才在初地而已。所以,我們所走的路是開始起步在菩薩道上,所以「道用猶劣」,我們才是在初發心的境界,我們還要再聽法,我們還要再進修。。

學佛,真正要用真心,真心才能「見道」,見道才會有法喜,如「久旱逢甘霖」,這樣才是「見道即歡喜地菩薩」。所以,「二執齊破」登入初地始稱菩薩,初地菩薩叫做「歡喜地」菩薩。「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您真正得「法喜」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jkao/posts/96339872369288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