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0 June 2016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慈喜覺淨緣長情起喜捨
大悲心念牽掛苦難人不忍
如來哀愍覆護悉皆令度脫
是人發大菩提心願力覆護


大家還記得過去《無量義經》共修時,有讀到一段經文:「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成佛」的意思。「疾成」是很快的成就,連起來就是「大菩薩要很快成佛,應當修行什麼法門?」。

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向佛陀請示呢?因為佛陀即將入滅,佛陀很慈悲的希望在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既然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你們有什麼疑問就乘此時趕快問吧!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佛陀也歡喜的讚嘆他們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好啊!好啊!這個問題,問的正是時候。

「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佛陀告訴他們,這個法門稱為「無量義」,菩薩如果修學這個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法門為什麼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菩薩云何修行,修學的要點在哪裡呢?

「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菩薩想要修學這個法門,行菩薩道,自己要先觀察一切諸法,諸法的性與相,自本來今,是「空寂」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用清淨的心行菩薩道。

「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反過來說,一切眾生因為不明白諸法本來是空寂,了不可得,「諸法空相」的真理,迷戀於人間萬象,有得有失,造善造惡,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

菩薩道的修學,知己知彼之後,重點在這裡:「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觀察上述這些道理),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菩薩如果要修學「無量義」法門,聽到苦難眾生的聲音,可以聽而不聞嗎?看到苦難眾生的苦相,可以視而不見嗎?當然不是,不但不是,還要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開經(序品),是教菩薩法的原理原則,而《法華經》是成佛之道,菩提大直道,《無量義經》與《法華經》彼此之間,是互相呼應的。

故今天上人晨語開示,開宗明義的就說「用心來了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是佛陀教育我們「四無量心」。學佛,行菩薩道是我們人人應該要很用心去體會。學佛的目標,其實就是一條康莊大道,那就是菩提大直道,慈悲喜捨。這是一條很寬廣的路,讓我們很安全,從凡夫地能夠直通到大覺菩薩而到佛的境界。」

這條菩薩道,安全,沒有彎彎曲曲,不容易走岔路,因為走岔路要再回頭,已百年身。這條康莊大道,從凡夫地能夠直通到大覺菩薩,而到佛的菩提大直道。所以,佛陀開示這條路,說明如何走,而且告訴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法門,真正體悟,那念的歡喜,與我們世俗所說「我得到了!得到我所要求,我所要的。」和那種歡喜是完全不同。佛陀的教法,直心接受,身體力行,體會到了,這種歡喜,得來永遠都不會消失,因為道理永住人心,這種的歡喜,住真實法的歡喜。所以,菩薩甘願倒駕慈航,來來回回人間,佛陀也是,都是乘如是法而來人間。

人間是濁惡的世界,人間是堪忍的世界,但是諸佛菩薩就是甘願來來回回在人間,除了救度眾生,另外一項使命,那就是「護持弘宣此經」。此經是什麼經呢?那就是《法華經》。《法華經》是成佛之道,哪怕你只對一句一偈起歡喜心來接受,受持在內心裡,種子就能夠入心,根深茂盛,就「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來度眾生,讓人人了解這個真理,了解這條道路;了解真理之後,走在這條道路上,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諸佛菩薩倒駕慈航來來回回,發大菩提心、大覺悟的心,就是要有願,有願就有力,有願、有力來護持、來保護眾生的心,與眾生結善緣,付出種種供養。

因為眾生受苦,就是不懂道理,煩惱、無明複製,業力愈結愈重,業重,障礙多、苦難多,所以佛陀諸菩薩來人間,就是要教育眾生,這就是哀愍,願意來,願意付出。這就是菩薩,已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法身菩薩,都是已經成正覺的人,但是他們願回歸娑婆,無不都是要用種種的法來幫助眾生體會道理。

薰法香 · 聞法筆記 · 20160604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jkao/posts/1199140680118689?pnref=stor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