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October 2014

格物就是斷煩惱,致知就是學法門

佛教我們離欲,儒教我們格物,格是什麼?格是格鬥,就是打仗。跟誰打仗?跟欲望打仗。如果打勝了,我這一關通過了,把欲望真正放下,不受它干擾了,這叫格物。因為物欲障礙性德,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就是受它的障礙。我能把它克服,這個障礙沒有了,障礙沒有了,智慧就現前。

所以,格物而後致知,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了,這個智慧不是從外來的,是自己本有的。智慧現前意才誠,意誠之後心才正,它有連帶關係,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傳統文化裡面的,佛經上都有解釋,而且比它解釋得還透徹,講得還清楚。

格物千萬不能當做研究講,中國有人用這個來解釋,這個解釋錯了。司馬光是個佛教徒,司馬光的解釋就是格除物欲,跟佛經是一個意思,就是斷煩惱。致知就是學法門,煩惱不斷不能學法門,煩惱斷了,學法門,智慧就開了。這個東西要從這裡學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二五集)2012/7/13

http://blog.udn.com/arongshu9/18434996

Monday 27 October 2014

温柔的力量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5)

当我们想到要得地为业,必然要出动善于征伐的将领和饶勇善战的军队。有谁争霸不靠武力呢?弱肉强食的现象,自古到今皆然。就算有策士献出谋略,要承受地土,多少也得派兵遣将,才能落实胸中的谋略。

在听耶稣“论福”的门徒中,有激进的奋锐党徒,代表人物就是西门。耶稣说这番话的时候,必然让西门或混在当中的一些奋锐党中人纳闷不已。他们一直以来持有的观念,就是要通过武力来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土。自己的国度被罗马帝国的铁骑压着,不想法子把他们赶出去,哪里能承受地土呢?就算约书亚也是靠马蹄刀剑来得地的啊。

然而,耶稣却说了一番叫西门一众摸不着头脑的话。温柔的人有福了,他们必要承受地土。温柔不是一种懦弱、窝囊的表现吗?这个夫子,说话这么文绉绉的,还真叫人伤脑筋。不过,西门后来肯定弄明白了这句话的实质含义,因为他在跟随了耶稣之后,就没有再回去搞暗杀起义的事了。他成为福音的大使,以温柔的信息,赢得众人的心。
两种法治可赢人得地

世界上有两种法治可以赢人得地,一个是武力,一个是爱心。耶稣是向这批内心充满着不平的门徒,甚至包括了在罗马人的税务中喘不过气来,却无胆造反而忍气吞声的彼得一众说话。他们可以奋勇地拿起刀剑,来场壮士般的革命;他们也可以用天国的手段,以温和的爱和公义来赢得战役。问题是,刀剑下的胜利,只有今生可见短暂的国土;以柔制刚的胜利,却为他们带来天上永恒的国土。

懦弱是一种气量


温柔,在耶稣看来,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气量。耶稣生在世上的时候,没有举过一次的刀枪,他也制止冲动的彼得,告诫他动刀剑的结果。他温柔地如待宰的羔羊,在十字架上任人摆布。然而,他在真理上却没有丝毫的妥协,在死亡面前毫不退却。反而是还不认识温柔的力量,而想以刀枪解决问题的彼得,在刀枪面前却退缩不前了。

耶稣活出了温柔的力量。那是一股刀剑也恐吓不了、且刺破不了的胆识。而那份因真理油生的力量,为你和我争取了那永恒得以为业的地土。学习耶稣,在温柔中展现勇者的气派。

文: 陈宝娟 


http://www.nanyang.com/node/658006?tid=493

Friday 24 October 2014

宗教有瑕疵,因為人類有瑕疵

/ 化十

1. 頂新事件爆發,莫名其妙地牽連到慈濟,台灣八卦媒體和名嘴借機大事鞭撻,偏離原本課題,叫人看傻了眼。

2. 慈濟受到牽連,主要因為魏應充是慈濟人,於是有人責問證嚴法師:爲什麽沒有出來譴責其弟子。

3. 證嚴法師說過關於盤圭法師原諒其愛偷竊的弟子,最後該弟子終於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故事。《孤星淚》里的主角偷了教堂的燭臺,仍獲得神父原諒。聖經里,牧羊人走失了一隻羊,雖然身邊還有99隻羊,也要把走失的羊找回來。

4. 又有人指大愛電視沒有第一時間報告頂新事件。這方面,大愛的確是慢了一步。但在過去,大愛也未報告一些重大新聞。

5. 幾天前,慈濟網頁刊登證嚴上人一篇舊文《為富不仁的董事長》,卻在短短時間內撤下。有人說這篇舊聞正好影射魏應充,慈濟網路工作小組發表聲明指該專欄文稿是每月預先排版并每日自動更換文章,未有影射任何特定個人之意。

倒是覺得聲明乃此地無銀,既無影射之意,那又何必撤下?就算自動更換文章,也無需刻意撤下,該專欄的其他文稿并沒有撤下之舉啊!

6. 從此事件,可知有不少人,包括海內外,對慈濟實有不滿,有些則是認同慈濟理念,但對慈濟的師兄姊不滿。其中或對慈濟制度不清楚或人云亦云而有所誤會,在忙著為己澄清之餘,慈濟本身或也要檢討爲什麽會引起外界對本身的誤解與不滿。

7. 雖說樹大招風,但樹大也有枯枝。慈濟是否因為規模太大了,造成裡邊志工素質良莠不齊?一些志工以加入慈濟為榮,以慈濟之名在外招搖,言行傲慢,招致外界對慈濟的誤會和不滿,這也是志工們需要自我檢討的地方。畢竟對外界來講,志工代表慈濟,不是個人,志工更應該注意個人言行舉止,不要讓慈濟蒙羞。

8. 證嚴法師不斷叮嚀弟子要結好緣,事實上說易行難,事實上也沒有人可以滿足每個人。團體太大,更難確保人人能夠自律,縮小自己。

9. 俗說文人相輕,從這事件讓人有所感觸:“同是學佛人,相煎何太急”?不止文人相輕,其實佛門弟子也相輕;叫人不勝噓欷!

10. 宗教有瑕疵,那是因為人類有瑕疵。這是丹布朗著作《天使與魔鬼》說的。佛在世時尚有不聽話的弟子,何況現在?所以,無需把慈濟志工看成高人一等,他們也是凡人,也有凡人的各種習氣。

11. 同樣,慈濟人更應該表現謙虛,不要做久了驕慢心就表現出來。此次事件,或許也可以當做慈濟人的反面教材,知道自己做得還不夠。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4029094&o=mfbshare

Monday 20 October 2014

證嚴法師的慈悲心與是非心

韋伯 · 大學教授

頂新黑心油品事件爆發後,由於頂新集團的魏應充也是慈濟人,有些民眾批評慈濟功德會遲遲沒有站出來與魏家劃清界線。

筆者日前以「抵制頂新 也感謝證嚴法師的慈悲心」為題撰文,指出正義感與理性要求明辨是非,而宗教情懷則是教我們用慈悲心去看待人。有學界的睿智前輩看了文章之後說:「要先有是非心,才能講慈悲心。」前輩認為畢竟頂新是對慈濟捐助大筆善款利害關係組織。

當然要先有是非心,才能講慈悲心。是非不難明瞭,可是到底甚麼是慈悲呢?梵語的「慈」(m a i t r i),本來是指親人與朋友,至於梵語的「悲」(k a r u n a),本來是指溫柔、同情、哀憐等。到了後來,慈與悲慢慢變成同義詞,通常一起使用,但是也有區別,一說認為「慈為與樂,悲為拔苦」。樂不難解,但是苦自何來?來自於「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就是輪迴之苦。簡單的說,慈悲是希望拔除眾生的苦難,帶來解脫之樂。

證嚴法師與慈濟功德會有是非心嗎?當然有。

其實不必問頂新黑心油事件的是與非,因為這件事的是非太過清楚,應該不會有不明是非之處。問題是,在明辨是與非之後要怎麼辦。給予譴責?社會大眾已經憑藉理性在譴責了;對其懲處?那是國家檢調司法的事。宗教要做甚麼呢?當然還是拔苦,為罪人拔苦,這就是慈悲心。

有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對於做錯事的人,對於罪人,怎不乾脆直接給予致命一擊?把這些人判處死刑再丟入地獄的永火之中,豈不皆大歡喜?但是,如果這個罪人是我們的孩子呢?我們會怎麼對待犯錯的子女?不必懷疑,當然是先以父母的慈愛,試圖讓犯錯的孩子們迷途知返,真的無力回天,再談大義滅親不遲。如果有一個社會,父母對於犯錯的子女從不寬宥,這必然是一個令人思之心寒的社會。

有人會說,頂新魏家並非我們子女,更非小孩,何必慈悲相待?但是或許在證嚴法師心目中,這些罪人無異於一再做錯的小孩。

其實在各種宗教之中,都曾經明示會這樣懲罰罪人。然而在此之前,佛教會先試圖以慈悲心解救,基督教也會設法洗淨其罪。百般設法救苦,真的救不回了,恐怕仍然不免遺憾。既然如此,又怎麼可能放棄任何一個罪人?

宗教家可以出世,可以入世。當其出世,獨善其身。當其入世,本來就不只是入世來與義人同樂,除了聞聲救苦,更要幫罪人拔苦。佛教如此,基督教亦然。嫻熟舊約律法的人看見耶穌跟罪人一起吃飯,就質問耶穌。耶穌回答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病人才需要;我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正是慈悲心。

筆者初到大學教書時,有學生因為生病而成績不佳,筆者給予較多關心。有學生下課來找我抱怨,說「老師這樣不公平,你特別關心成績不好的學生,這樣根本是懲罰成績好的學生。」當時筆者感慨抱怨者欠缺同理心;如今方知,生病者固然必須慈悲關懷,抱怨者其實也值得慈悲對待。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020/bkntw-20141020000514652-1020_04411_001.html

Sunday 19 October 2014

慈濟正在教我們一堂「慈悲為懷」的課

周霖 · 大學講師

食品安全風暴問題,味全董事長魏應充遭到法院收押禁見,相關事件的發展,在校園裡成為課堂上學生關心的議題,傳播科系學生提問幾個問題,我們很深切去討論。

其中有些問題涉及到,外界將議題轉向慈濟要不要出來交代?慈濟要不要讓味全代工食品下架?大愛電視台是否對涉己事務選擇迴避?這幾個跟慈濟有關的問題,筆者不僅在課間與學生討論,更希望藉本文與讀者分享。

筆者說,上述三個議題真的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首先,證嚴法師不能選擇弟子,對於有心向善,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的眾生,慈濟秉持慈悲為懷、善門廣開的大愛精神,期待能透過慈濟的「以戒為制度」讓志工能守本份,盡本事;更以「以愛為管理」,啟發善念與愛心,讓他們懂得自愛。

對於上述在課堂上討論的議題,我有如下的答案:

其一、魏應充本身在塵世所造諸業,自有國家法律予以制裁,而慈濟站在法親關懷的立場,只希望魏應充能顧好自己慧命及發現當初皈依的一念心,啟發他的善念與善心,更期勉他能勇於「發露懺悔」而未予以切割,慈濟用法親關懷做給外面看,這是慈悲為懷的展現。

其二、誰能證明由味全代工的靜思香積麵有問題?沒有,既然沒有人能證明香積麵有問題,為何要下架?外界可知,當安全食品被莫名其妙下架後的命運,是丟棄可食用的食物,難道這不是造孽嗎?況且,如果連慈濟都隨社會恐慌亂象去做違心之事,這還是導正人心、導正社會亂象的慈濟嗎?

其三、大愛電視台不是商業電視台,其新聞報導內容自有其規範與立場,慈濟是正信、正念的宗教團體,如果連大愛電視台都隨國內媒體亂象帶著批判的心態去追逐新聞,那它還能叫大愛電視嗎?外界用商業電視台的標準與心態,去檢驗宗教性質電視台的新聞取向,這看在筆者眼裡,不僅是膚淺、更是讓人感到悲哀。

筆者觀察慈濟對於此次食安問題的處理,所展現出的是慈悲為懷的大愛精神是:

對內,不僅未切割魏應充,反而更關懷勸導他放下執著與無明,勇於面對解決自己的業力!

對外,即使外有惡言惡語「添亂」,但一切只有「感恩」回應,期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來「止亂」!

這份「慈悲的力量」,除了正在與媒體與人心亂象進行「善惡拔河」之外,更讓我們上了一門課,一門「慈濟正在教我們一堂『慈悲為懷』的課」!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018/bkntw-20141018012305984-1018_04411_001.html

Friday 17 October 2014

抵制頂新 也感謝證嚴法師的慈悲心

韋伯 · 大學教授

首先要聲明,筆者不是慈濟人,甚至不是佛教徒。筆者是基督徒。

這幾天透過臉書等社群媒體,陸續看到有網友在聲討慈濟與大愛電視台。內容大概是說頂新爆發黑心事件之後,大愛不報導相關新聞,慈濟沒加入全面抵制,甚至有網友挖出了去年十一月的新聞,說證嚴法師當時還曾提醒頂新集團的魏應充要「吃得好、睡得好」。

針對批評大愛電視台不報導食安新聞的部分,該台主播倪銘均已投書媒體澄清相關批評的許多不實之處。若倪主播所說為真,則一些刻意扭曲事實來攻擊大愛袒護黑心商人的批判,恐怕本身就是黑心貨。大愛電視台的編輯政策與方針原本就不同於一般新聞媒體,該台一直以來揭櫫「不談衝突對立,要談安定祥和」、「不談血腥暴力,要談關懷感恩」等立場。就此而論,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期望在大愛新聞上看到跟其他電視新聞一樣的內容。至於個案新聞的報導究竟有無缺失,這當然可以討論,只要是本於事實就好。

值得思考的是,有的網友譴責慈濟居然不將頂新集團代工的香積麵下架(儘管目前尚無資訊指出這款產品有問題);對頂新行徑感到激憤的學者楊重信教授甚至在臉書上質問證嚴法師「是站在眾生這一邊?或是站在黑心信徒那一邊?」

為什麼要選邊?為什麼要強迫別人選邊?這樣的質疑有一些令人費解。

本於理性,我當然支持抵制黑心企業如頂新,但是我不會期望所有人都加入抵制頂新,更不能強迫其他人一起抵制頂新。有些朋友基於正義,覺得頂新欺騙了社會大眾與家人的健康,因此感到憤怒,看待頂新如寇讎。這也能理解。但是除了理性與正義之外,有沒有另外一種看待頂新事件的態度,例如,慈悲心?

我們要怎麼面對做錯事的人呢?批評他?抵制他?弄垮他?丟他石頭?甚至,剝奪他的生命?說到這裡,相信很多基督徒甚至非基督徒,應該都會想起聖經上記載的主耶穌基督看待罪人的方式。如果主耶穌基督看到頂新的作為,他會怎麼樣呢?是拿起石頭跟著丟向魏家?還是設法洗淨他們的罪?

高中時期,筆者第一次接觸宗教團體,參加了基督教路德會的青年團契。在一次的聚會之後,有人發現放置在旁邊的皮包內財物遭竊。當時筆者驚訝的說:「怎麼會這樣?」心中憤怒不已,不解怎麼居然會有人來了教會還偷東西。一旁的輔導志工Ivy同時也說:「怎麼會這樣?」然後她接著說:「會來這裡偷東西,一定很需要這筆錢,卻又沒有其他方法了。這個人來到主的殿堂裡偷竊,現在心中一定非常後悔難過,讓我們一起為這個人禱告。」

是的,她沒有譴責這個人,更沒有以上帝的名義詛咒小偷,而是以慈悲的心,設想這個人的誤入歧途與悲悔。那是我第一次從一個平凡人的身上,親眼看到了原來這才是宗教與上帝的大愛。數十年來,當時情境仍歷歷在目。站在教會裡的Ivy沒有譴責小偷,所以她選錯邊了嗎?不是,當然絕對不是。

筆者至今欠缺大愛,正義感往往蓋過慈悲心,經常為不公不義而憤怒,所以當然支持抵制頂新。但是謝謝這個社會上仍然有許多真正具有宗教情懷的人,他們提醒了我們時時要以慈悲心來看待做錯事的人。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016/bkntw-20141016000513846-1016_04411_001.html

Thursday 16 October 2014

慈濟是站在「理性」的一方!

周霖 · 大學講師

頂新油品接連出包,部份論者開始將矛頭指向慈濟證嚴法師的態度,部份媒體也特別針對慈濟志業體中的大愛台新聞處理方式與香積麵食品販售問題大做文章!

一個宗教團體的志工出事,論者及國內媒體,竟然不斷的要求與食安風暴無直接更無間接關係的宗教團體「踹共」,這種現象存在著媒體「理盲」心態作祟,而這種不正常心態,進而窮追猛打且無限上綱到向正信宗教挑釁心態者有之,論者「言盲」到觀念偏頗、討好「盲從」大眾者更有之,但這種心態當激情過後,不僅會再度成為媒體亂象的批判重點,激情偏差的論述,更會被接受檢驗。

有機會對慈濟有過研究,慈濟本著慈悲為懷、強調理性、求真、務實與關懷的態度,來處理眾生事,對紛擾的社會亂象,不隨「盲從文化」去討好「盲眾」的立場,這是正確的作法,容不得有心人士藉機「說三道四」,更不必藉由指名慈濟「踹共」,就能達到「成名生事」、或藉此「增加收視」。

自己有因緣面見過證嚴法師,知道證嚴法師對志工投入社會關懷的期許是,證嚴法師創辦慈濟的宗旨很簡單,那就是鼓勵、並接受每一個人都能行善為社會付出。也期許人人所從事之公益活動都秉持無私的奉獻精神。

證嚴法師希望志工們,一起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付出服務,這種付出與服務,所散發及經歷的,都應該是他們生命中最真純、最美好的面向。

或許有些人在外面做的事有爭議,或被認為是做錯了。但「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行道與養德,操之與己,證嚴法師的教導,身為證嚴上人的弟子能否依教奉行?能否守規守戒?如律如儀的力行,能否以己身行,共同維護「團體」之譽?都是弟子「個人」之責任。

「為佛教、為眾生」是證嚴法師創辦慈濟的宗旨,眾生之苦當是證嚴上人之苦,但在未能全盤瞭解整個事件,未能接收到最真實的準確資訊前,慈濟人謹記「傳正法,說正語」不穿鑿附會,不參與評論的共識,讓筆者深為感動!

目前,有人質疑慈濟到底是站在那一方?這個論述從筆者對慈濟的了解,筆者可以回應的是,慈濟永遠站在「理性」的一方、而非「理盲」的一方」,「理性」對應「理盲」,這是筆者的答案,這個答案禁得起驗證,相信時間會證明。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016/bkntw-20141016000513608-1016_04411_001.html

Wednesday 15 October 2014

正信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差別

聖嚴法師開示【生命泉源 】

同樣信仰觀世音菩薩,正信的佛教與民間的一般信仰,究竟有何差別?

〈普門品〉出自於《法華經》,又與《法華經》的思想內涵,有何關聯呢?

《法華經》是於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即靈鷲山)由釋迦牟尼佛所親口宣說的,於一切經典中別具崇高的地位。它指涉三乘歸一,更指涉一切有情皆能成佛。也期許一切眾生皆能回歸佛的地位,到佛境界。

一部分的經典認為,有情修行的至高境界僅能是阿羅漢,而另一部分的經典則認為,眾生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永遠無法成佛,也無法悟入佛法真髓。而由世尊所金口宣說的《法華經》,卻清晰指出,一切眾生皆有機會成佛,即使是出佛身血,陷害佛陀的提婆達多也不例外。這是個極高的層次與境界。

〈普門品〉強調,人只要有信心,一心持誦觀世音菩薩,即使是五逆十惡,至大至重的罪業,也能夠迴轉,仍能於未來成佛。僅要淨念觀世音聖號,一切困難災厄,應有的業報苦受,即應時消散、應時解除-這樣看來,觀世音菩薩宛如變成了一個全能的神祇,將眾生的所有問題皆包攬、解除了;相對地,則可能使人產生某種依賴心,而失去自我努力修持的「自願」與「本願」。

事實上,〈普門品〉與《法華經》的中心思想並不衝突。

以「起信」而言,〈普門品〉正是為了接引一些信心不足,生命、行為、心靈偏差,而處於非常困擾、煩惱和痛苦中的人。置身於這樣泥濘般的狀態下的人,直接告訴他們:「你可以成佛!」-由於一己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因之,無論如何,也決計不肯相信自己能夠成佛。但是,一旦「起信」,相信菩薩的救拔力量,之於菩薩具足足夠的信心信念,自然,自己也會轉變,向內凝聚起自我的信心,也能學習菩薩、模倣菩薩,放射出慈悲光芒,變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般廣濟有情;如此,也就與《法華經》所說的「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觀念銜接、相應了。

表面上,觀音信仰宛如與民間信仰十分接近,也很能結合-因為,民間信仰的特質即是,不管自己是好人或壞人,能不能修行,只要信神、求神,便能獲得幫助、救濟,也便能逢凶化吉。觀音信仰恰恰在這點上與之交疊-意思是,只要持念觀音,即可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拔,解決諸般問題。以致,即若是一般的民間信仰者,也願意接受觀世音菩薩。只要信,即能得救,這與西方的基督教,以及其他的宗教皆是相通的。因為容易,也因而廣泛信仰,人人皆能接受,也皆能進入。

由於,這個層次的人於我們的世界中占絕對多數,為「起信」故,也開啟了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廣攝眾生的特殊方便法門。唯願有情於蒙受接引後,當真正解厄、平安、獲益了,便能一點一點,慢慢接觸正信的佛法,深入佛法的精義,而能更進一步自民間信仰的層次提昇,開發一己的智慧,發揮一己的慈悲精神,圓成一己的菩提種性。終極點,所指涉的仍是《法華經》的「一切眾生皆將成佛」。

觀世音菩薩,看起來人人皆能接受;慈悲,也是。它並不是超過人,而是根植於人性人心中,之於所有人類皆彌足重要的生命準則與品質。所謂「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救難」-人類永遠於苦難中渴望著一種無限的慈悲、涵容與撫慰。理解觀音,學習觀音的本懷,人人也自然可以具足如斯的心性品質,成為觀音的諸多化身一樣,協助、慈愍於所有同體的有情。

http://blog.udn.com/arongshu9/18177106

Tuesday 14 October 2014

低智商社會

綜藝節目是降低社會智商的亂源?


2013年綜藝主持人年收入排行榜出爐,小S以1億1080萬元位居第二, 節目中永遠是那幾個女人在炫耀她皮包一個一百萬、高跟鞋五六十萬、 大腿怎麼保養,我無言以對,因為台灣媒體把我們大部分人們都搞得心盲了,

也就是下面文章所提及的低智商社會.........,

低智商社會的3項特徵 / 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趨勢專家、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低智商社會》,將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社會的種種問題歸因於「集體智商衰退」引起各界的廣泛討論。

大前研一認為,日本進入「低智商社會」有3項表徵:

1. 集體不思考

大前舉例說,電視節目裡如果說「納豆對減肥有幫助」,第二天超市裡的納豆就會被搶購一空。

大前還對電視節目的無聊低俗持批判態度,擔心由此引發「白癡化」。

對於電子遊戲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他也認為是「集體不思考」的惡果;「集體不思考」帶來的後果是喪失慾望和上進心。

大前指出10年前年輕男子就業後還有一個目標是買一輛車,因為他們從小就盼望能夠開車跟女孩子約會。

但現在年輕人似乎連這點興趣都沒有了,只要有個手機就夠了,蛻變成了「拿手機的猴子」。

2. 集體不學習


大前批評現在的日本人不愛讀書,他接受採訪和演講後常被問到的,不是國家該何去何從,而是「怎樣變成強者」,「怎樣賺到錢」之類的膚淺問題。

電車上雖有人在看書,其實大部分看的是漫畫,閒時多數人則看棒球。

大前認為「集體不學習」造就了日本一億人「經濟文盲」。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形成經濟泡沫,日本企業紛紛去美國大規模收購企業資產, 許多日本人則在澳洲等國家購買房產。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社會似乎也一蹶不振,大前擔心這樣下去日本人可能真的要變成「笨蛋」了。

3. 集體不負責


這主要是指政治。大前認為,將來人們謀生主要靠三種「神器」:英語、金融和 IT(訊息技術)。

但日本的政客只懂得另外三種「神器」:地盤、看板和皮包;滿腦子是選舉、權力、人脈和任人唯親,導致政界的集體素質下降,面對經濟和社會危機一竅不通,一籌莫展,遇到困難就辭職不幹,全世界都對日本首相的頻繁替換感到驚訝。

大前認為政治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看看現在的日本社會,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落跑」的首相。

大前認為,在「低智商社會」裡,「掛羊頭賣狗肉」的強勢者、外國投資家、投資基金等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傻子」太多。

所以,大前呼籲日本人學習和提高素質。與其說這本書是大前研一對日本社會無情的「當頭棒喝」, 不如說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日本人危機意識的提醒與刺激。

曾創造經濟奇蹟的日本國民當然不是「低智商」,但未來要想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顯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台灣已經進入低智商社會


大前研一羅列出的種種現象,未必為日本社會所獨有。

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缺乏思考的社會現象似乎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流行病」,從這個角度看,大前的「當頭棒喝」,的確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台灣亦然,甚至更嚴重!現在的亂象如報紙和電視,報導的政治新聞全是為反對而反對,只會批評又提不出更好的辦法。談話節目《康熙來了》《今晚誰當家》永遠是那幾個女人在炫耀她皮包一個一百萬、世界限量。

高跟鞋五六十萬、大腿怎麼保養。說穿了全是商業廣告、騙錢的。

為什麼不報導我們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光明為善事蹟,社會公德教育?

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我們國家的前途真是讓人憂慮。

一味追求收視率,是電視節目品質低落的主因

這事情的根源簡單到不行,就是收視率!

收視率控制在全台灣固定的三千個家庭裡面,這三千個家庭是某家民意調查機構按照他們的調查方法所選出來的。

然後廣告商在電視的廣告投放就跟著這三千個家庭的喜好而決定。

而且跟臉書一樣,只能按"讚",反對的意見出不來,所以只要按收視,不管收視人意見是贊同還是反對,就是收視率了。

所以,腥羶煽情的、庸俗的、物慾的、頹廢的、灑狗血的、政論像作秀的,妖魔鬼怪全部出籠搶收視率,

電視台搶廣告商,整個社會就低智商化了!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7579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154863?utm_source=cmoney&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10

Sunday 12 October 2014

魏應充的「清淨在源頭」

· 周霖 大學講師

味全集團頂新旗下子公司油品又出包,此訊息傳來時,筆者正在上課中,來電的媒體記者想採訪筆者對此次味全集團連三次出包的回應!

上次味全第二次出包,筆者為文:「點名味全罪大惡極之說的背後」,引發網路一番論戰,媒體朋友以此文想知道筆者一個說法,筆者只能說,這真的是味全集團「家大業障大」的原罪!

翻開味全的產品,包羅萬象高達一千多項的產品線,在沒有從源頭即擁有原料來源的一貫化生產線的前提下,身為食品大廠,如何從源頭做有效的管理,在有限的審核人力進行檢抽驗的把關機制之外,只能相信ISOSGSGMP的公信力及數據,卻忘了對供應商的誠信與為人處事進行查驗,這當是味全的疏失。

接二連三爆發的食安風暴,味全集團難以對廣大的消費大眾交代、更對不起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食品安全品牌形象與信譽,這是毋庸置疑的!連受到正義油品受害甚深的阿基師都對味全魏家深感痛心,要求魏家要出面,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而一句頂新到底是「鮭魚返台投資」,還是引來「鯊魚來台傷食」?輿論與網路的批判與酸言酸語的言論,在在都重傷了味全的形象。

味全集團問題出在「家大業障大」,既有業障,如何去排除業力?那是「捨得」的問題。味全集團在上次食安風暴之後,除了啟動「溯源管理」外,屏東的頂新製油廠出事後,魏應充立即關掉豬油產線,賣掉民營大一大養豬廠,就是要減少殺生的事業及放掉不專精的事業線,這是「捨」,「捨」掉「是非殺業」即是「得自在」。

而針對無法管控「溯源管理」與不專業的產品,味全集團也從食安風暴中,開始省思「聚焦管理」的重要性,在新的「聚焦管理」策略下,味全產品已經著手從生產1千多項產品縮減成8百多項,但沒想到,就在開始改善「踩到黑心食品地雷」的策略執行之際,這一次依舊還是發生原料出問題的嚴重食安事件。

味全的魏應充董事長是佛教徒、也是修行人,以魏董事長修習佛法之虔誠觀之,應該知道【菩薩六度萬行】:第三波羅蜜中提到,「無生法忍,化阻力為助力,保持本心清淨」的真義,現在魏應充接連面對食安風暴,他如何去因應與面對?這是味全董事長魏應充的功課,更是他如何通過自己能否達到面對處理「食安」,可以「讓自己心安、輕安」的大修行考驗。魏應充選擇辭去包括味全、頂新製油及正義等3公司董事長,這只是必要的道德責任,尚待補上社會責任。 

2011年,魏應充董事長參與「大懺悔」的法會演繹,讓他體會「懺悔即清淨」的真義,而慈濟的環保訴求有句「清淨在源頭」,味全如何能重拾消費者信心?如何能「清淨在源頭」,這一次如何交代?我們期待,在魏董請辭之外,應該要給外界一個可以接受的社會責任在!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010/bkntw-20141010000514701-1010_04411_001.html

Friday 10 October 2014

證嚴法師怎能不譴責魏應充?

/ 王尚智

竟然又來一次飼料油了!老牌子「維力清香油」的正義油品,早先就有老員工感嘆在頂新味全收購之後,既不改善生產,也不投資新機具,一切管理淪為採購優先,並且以追求利潤為手段。

縱使歷經了立法院有立委在質詢時當場挑明「正義有問題」!衛福部官員回應時那種「包庇頂新的口吻」之誇張,最終只是證明了假油事件「頂新都有份」的外界推論。

這個現在正以高額資本,正在購併衝刺電信固網市場與有線系統事業的「頂新集團」,到底整個集團追求利益的「道德基本底線」在哪裡?

這已經不只是勇敢的阿基師,出面具體點名執掌味全的魏應充「晚上睡不睡得著覺」?

阿基師真了不起!大財團老闆們大多心地狹隘,不能見容他人絲毫批評;或者身邊爪牙邀功出氣,總愛暗自搞些檯面下圍堵教訓的手段。

但真正該出面譴責的,並非人單力薄的一介阿基師,而應該是魏應充平日口口聲聲的師父:慈濟的「證嚴法師」!事實上,對內對外一向宣稱主打自己是「慈濟人」的魏應充,並以此反覆強調自己與味全企業文化的高道德標準。

慈濟的「證嚴法師」是不是該出面「解救台灣的苦難」了?特別是有責任替全台灣民眾正在不斷反覆遭遇著也還在經歷著的「假油苦難」說說話!勸一勸自己的徒弟魏應充!甚至對他另外三名兄弟呼籲一下,不要再這麼「唯利是圖」了!

食品業,需要更高的道德標準與自我要求!這幾年頂新魏家四兄弟在兩岸所做的各種修祖墳、修家鄉古厝、出書、拍紀錄片,總之想辦法紀錄魏家四兄弟如何歷經艱辛「光耀門楣」的宣傳品。如今再來看,實在是諷刺到了極點!倘若這一切,都是基於「違背魏家老父親當年『榨油』道德初衷」的教誨,魏家祖先若地下有知,想必也是無地自容吧!

單單這這幾波「假油事件」造成全台灣無辜下游商家攤販的損失,以及全台灣所有民眾的恐慌不安。縱使頂新集團每年在兩岸拿出些可以節稅的利潤做點小善事,或魏應充以「榮董」身份長期捐錢給慈濟;這些用「道德髒污的金錢」所換得的身份名聲,社會大眾如今明眼昭昭等同天地之眼,頂新乃至整個魏家祖宗八代,豈有任何「淨白的功德」可言?

倘若證嚴法師乃至整個慈濟,對於魏應充和魏家兄弟的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絲毫不見任何反省改善的行為充耳不聞或無所規勸。難道「慈濟人」的身份,就等同是魏應充本人的「贖罪券」?金錢利益的欺世盜名,如今非但充斥在衛福部無能施政的行政法制的體系中,難道更早已經瀰漫在慈善團體同樣追逐金錢至上的形式主義之中了?

證嚴法師,怎麼可以不譴責魏應充?危害社會至此的「慈濟榮董」,沒縱使為了每年幾百萬的捐款不宜輕易「開除」,但也不應該因為這不榨油卻榨取了眾生健康的這苦難錢而繼續「默許」吧!

佛法不是只有「慧命」,魏應充怎麼可以還繼續披著「慈濟人」的藍白外衣,不知勤懇反省繼續大賣假油,傷害廣大台灣民眾的「家命」與「身命」,賺黑心錢?

http://blog.udn.com/powerecho/18022729?ch=rss_ugcblogcomment

Tuesday 7 October 2014

無忍境界 常保歡喜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發生衝突時,都自認有理,理直氣壯地互不相讓,為的就是爭一口氣;然而也往往因為忍不下一口氣,使自己陷入煩惱與痛苦的漩渦。

有位年輕小姐滿腹委屈地向我訴苦:「我在工作上很盡心盡力,經常接手同事們不願意做的事;無論有多辛苦,都可以忍受,然而我這樣賣力,不但沒有得到讚美,反而遭人嫌棄,我實在吞不下這口氣!」

我告訴她:「真正的忍,不僅要吞下去,還要消化掉才是真功夫。」

忍而無忍 真功夫

忍,就像搬塊石頭壓在草地上,儘管地下的種子一時無法長出地面,但是因緣成熟,還是會鑽出石縫。所以不只是從「忍」做起,還能將「忍」的感覺吞下去進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無忍」的境界。

就如再好的食物,也必須經過咀嚼、吞嚥、消化後,才能吸收營養、排除雜質。當他人說出不順耳的話,倘若無法消化掉,就會形成心中的陰影;言者無心,何必聽者有意呢?

她聽完後,儘管淚眼盈眶,卻開朗地笑著說:「師父,我明白了,我的自尊心太重,別人一句批評,就心生煩惱。」


我說:「一個人的自尊心太重時,總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為何得不到應有的誇獎,反而遭到批評?這就是自我膨脹成『我慢心』。也因為自尊心太強,自我要求高,一旦稍不如意,就會有自卑心,面對他人時則轉為『卑劣慢』──因自卑而轉化為傲慢的態度,對任何人事都不順眼。」

她又說:「以前在別的單位工作時,總覺得同事都對不起我,非常煩惱,於是要求轉調單位,現在回頭想想,當初的同事都很好,是自己不對。」

在新的工作單位中,她仍然遭遇許多挫折、煩惱,也因為經歷這些磨練,讓她回想過去的錯誤,而加以反省,徹底地改變了人生觀點。

「忍無可忍」的問題癥結在於自己不會忍耐,倘若對任何人事物都能抱持感恩與寬容的心去善解,就能提升到「無忍」的境界,常保歡喜自在。

※本文摘自:《經濟日報》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5375%3A2014-09-29-07-14-17&catid=62%3Amaster-other-speeches&Itemid=186&lang=zh

Friday 3 October 2014

當校長走進添美道

「香港的和理非非,不只是非暴力非粗口,更加非理性,催淚彈一個個掟埋來,都不還擊,正是非暴力非粗口到一個非理性的地步……」

當時,我在公民廣場外,剛聽完何式凝溫婉的演說,回到一望,瞥見兩個熟悉的身影,急步向前走。

是中大校長沈祖堯與港大校長馬斐森,兩人神色凝重。旁邊有人問︰你們來做甚麼?

「我們來探學生。」

這夜,繼續流言滿天,一箱箱橡膠子彈運進特首辦,一隊隊防暴警察在商廈候命;很多人說,有不詳預感。

眼裡一熱,我急步追上,想起了25年前北京一幕,戒嚴前夕,那位「我來遲了」的人。那些夜、那種躁動、那種無力。

記者發現了兩大校長,鎂光燈團團圍住,學生們激動︰「校長!校長!」

他們繼續急步穿過立法會外的空地,走上黑暗的添馬公園,香港的夜繼續閃耀,幾十位記者在追趕,很擠、很熱,兩位校長汗流浹背,全身濕透。

又有記者問︰「你們來做甚麼?」

沈祖堯說︰「來探探學生。我們的學生呢?」四周只見追著他們的記者。他們也許以為,有一處學生專區;香港的學生,香港的年輕人,在每一個角落。

穿過黑衣人群,學生們高呼︰「多謝你們來……多謝你…」有位女生,掩著咀,淚已流。

校長們走進了特首辦路障前,一條鋁梯正在等著他們。

「就在這裡嗎?學生在哪裡?」沈祖堯問。人太擠,他只見到眼前一堆記者。

他們爬上鋁梯,終於見到,特首辦外,龍和道兩旁,黑壓壓的人頭,一直伸延到海旁。絕大部分人,默默坐著,他們有驚人的耐性。

馬斐森與沈祖堯都說,很關心學生的安全,又叫學生們保持冷靜,不要衝撞,否則前功盡廢。

沈祖堯︰「大家今晚唔保持克制冷靜,連日來的努力就會白費,唔好破壞和平集會的形象。」

短短幾句話,換來如雷的掌聲。

你們走進群眾,那怕只是稍稍停留,學生都會感謝你。香港,有很多社會賢達,他們都躲到甚麼地方去?利益關係的重擔,也許把他們壓得透不過氣;要乖乖、要從命,那怕是走進人群,都需要莫大的勇氣與承擔。

人們的渴望,是如此卑微,這一切,只是文明的最基本要求,一個璀璨城市,本來就應得的。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