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September 2013

共修結好緣

中區委員、慈誠幹部座談,上人特開示「共修」的重要性。所謂「共修」,是指大家定期禮拜法華經序,並分享做慈濟事的心得。

上人開示,務必要將「修行」二字善加深思、體會。有人對修行有誤解,以為出家在寺中念佛,才是修行,或以為只要自己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就是修行了。

事實上,這種修行還不足夠。真正的修行,是除了自我教育,也要接受別人的教育,並且教育別人,這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獨自閉門修心養性,是否表示已能與人圓融?只修養好自己的心性,但無法寬容、影響別人,並非就是修行。

自己行為端正,四四方方、有稜有角,會與人牴觸;必須修養到做人非常圓融,才算是有修行。想要修行得做人圓融,並且可以影響別人,就要把握「共修」的機會。

境界現前 方知功夫高低

在共修時禮佛,意義在於宗教者的行為要表達「敬」,敬就是有禮;行為無禮,如何表達宗教內涵?所以,共修禮佛,就是要表達行而敬、敬而禮。

另外,參與共修,大家就有機會聚集,彼此可分享心得、互通感情。佛教的精神是「擴大愛、拉長情」,這必須在人群中落實,否則離群索居,如何可說是大愛長情?

此外,修行是要鍛鍊心,遠離人群,沒有人事,就無法磨練。所以,共修就是藉著聚會來磨練人事圓融。「能將心量放大,即使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話,我們的心也不會打結;如果還會打結,就表示自己的心還有稜角。」因此,真正的修行道場在人群中,因為時時有境界現前,才能時時得知自己功夫高低。

「我呼籲推展志業,有那麼多人響應,是因為過去生中我與大家結了很好的緣;也因為我在過去生中累積很多貼心的好緣,許多人才會千里來相會,才見面就如找到親人般歡喜。緣,不要以為沒什麼,生命來來去去,所依的就是『緣』;人生是幸或不幸,也是決定於『緣』。做任何事都不順,就是因為與人結了不好的緣;能與人結好緣,到哪兒都會很順利,這就是福緣。」

「必須重視此因緣果報!因為因緣果報緊緊地跟著我們,如影隨形,這是最真切的道理。」

「我們過去生曾種因結緣,所以有在此相會的果;而今還要以此果為因,因果相生不息。希望大家藉共修加強心力凝聚,否則因緣錯失就太可惜了。我們是同心同志同道的道侶,彼此有很深刻的心靈交會,何不把此緣結得更深、更好?大家同是在人間造福修慧的人,又有共修因緣來相互磨練、成就,彼此要很感恩、很珍惜!」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7年6月5日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一九九七年‧夏之卷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759%3A2013-09-12-07-13-17&catid=63%3Amaster-footprint&Itemid=349&lang=zh

Monday 23 September 2013

吳彥華:陳平歷史定位再挑起


陳平應該感謝那些死硬反對他骨灰回葬大馬的歇斯底里爭論。不是這個爭論,1989年「合艾和約」沒有完全履約的問題就要塵封了,陳平的歷史定位也不會有深思,大馬建國、歷史與民族的官方定論就不會再受到討論,陳平與馬共也就草草安葬,悄悄地從此煙消雲散。

也許矛盾的兩面總要反覆轉換,壞事必會翻成好事,而掌握著歷史的發言權、生死權和書寫權的戰爭勝利者也因咄咄逼人和有風使盡舵,讓弱者絕境反撲,製造了深沉和理性的思考。所以,陳平的骨灰回國爭論此起彼伏,爆增了陳平與馬共的曝光度,也撩醒了我們已模糊的記憶,甚而教育了懵然無知年輕新生代,去重溫這段歷史,突破了沉默,發出了另類聲音。

也不知是上天開玩笑還是陳平自己選擇,他就死在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50週年的日子裡。陳平90歲的死日還是他宿敵之一的李光耀的九十大壽之日(陳李兩人同在1923年出世)。但李光耀沒有忌諱,可我們的《馬來西亞前鋒報》竟然引述消息說陳平的死日(該報說其實陳平死於9月15日)是為了「借大馬成立日的光輝」而硬抝得來的。

硬抝可能是真的存在。不過,賊喊捉賊,說人「硬抝」者,常常是自己硬抝。也正因為諸如此類的憑空產生的議題,「反制」的爭論也就應運而生,陳平和馬共才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炒越紅,越打擊卻讓它越受到討論。

對於陳平和馬共的評價,大馬人民是分裂和對立的,相關的評論是被隔離和禁錮的。過去一直是敏感問題,大家少談為妙。但是自陳平去世以來,它從「敏感」轉變成「詛咒」,受盡討伐,很「主動」地成了最火熱的議題。土權主席伊布拉掀阿里放話不許骨灰歸國之後,向他傚尤者,前仆後續,絡繹不絕,巫統黨內不乏其人。而持相反立場、認同骨灰歸國者也站出來了,包括馬華、行動黨,乃至於公正黨與安華。陳平停靈現場也出現了泰國軍人警方發出應該讓骨灰歸國的言論,包括吉迪將軍,說陳平是和平締造者,消彌了長久不熄的硝煙。比較出人意表的是,當年打得安華眼睛發黑的前全國總警長拉欣諾竟然站在陳平那一邊,指出不讓骨灰回國只會讓大馬淪為國際笑柄。

 因為,拉欣諾是「合艾和談」的主角,是馬、泰、三方談判的我國政府首席代表,也是最了解和約條款細節的人士之一。儘管陳平生前為了追討他堅持在「合艾和約」中擁有回居大馬的權益而在法庭興訟並且敗訴,但大馬一大部分社群對此是另有判斷的。拉掀諾始終沒置一言。然而陳平死後連骨灰都不許入境,以致邊境關卡受令警戒把關,則連拉欣諾也啼笑皆非到要為陳平抱不平了。

合艾和約之後,馬共解甲歸田,大多住在泰國政府在馬泰邊境建立的安置村。但當中已有不少當年的戰士以護照過邊關,回馬探親友。其中馬共要員拉昔邁汀和主席阿都拉CD都高調回國,尤其是阿都拉CD,他不僅與前副首相嘉化峇多次會面,還得到覲見霹靂州蘇丹,規格相當高。

陳平為何會有別於其他馬共成員的待遇,政府並沒有明文解釋,只口頭指出陳平必須承擔戰鬥中政府軍蒙受的慘烈傷亡代價。這個看法也普遍得到馬來社會認同,尤其是死難軍人家屬。他們對馬共深惡痛絕,並集中針對陳平。至於馬共在大馬獨立的積極角色和它如何推演到今天的格局,已容不得其他學術論述,也不許其他觀點提說。馬共與陳平也因此成了大馬建國中的罪人、叛國者和永遠的恐怖分子。歷史既然由勝利者來寫,失敗者當然無權置喙。

世界上有許多因政見和主義分歧而產生的內戰,比如中國國共內戰,美國的南北戰爭,五六十年代的越戰。這幾場戰爭的規模和代價以及死傷人數,是我們政府軍與馬共對戰的傷亡代價所遠不可比的。

當然,同樣也是由勝利的一方寫下歷史,有關這些戰爭的對錯和罪責可能也有偏頗。但是,他們在戰爭結束之後的敗方卻大都秉持人道、寬容和接受的立場。美國南北戰爭死難兵員很多是南北合葬的,阿靈頓公墓中都葬有南北軍隊的國家英雄;中國國共內戰雖然至今仍未全面和解,但都在歷史看法上接受了對方;越戰更是在南北統一之後,很快融成單一民族,統一全國意識。

我們對馬共的戰鬥結束了近四十年,和約也簽了二十多年,卻竟然還留著一個無法切斷的尾巴,像幽魂般來糾纏。其實,獨立前的馬來亞土地上混沌一片,對於未來,大家都在摸索。那些年,建國就是我們一起追求的理想。可惜摸索中,大家選擇不同的政治主義,更因不同的道路而產生了血腥的武裝衝突,造成了雙方慘重的傷亡。陳平和馬共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合艾合約的簽署,其實標誌著他們承認了現狀,和接受了誰勝誰敗的命運。陳平最後連活著回來的希望都落空了。

評價馬共這段歷史,應該訴諸以學術,不能再用情緒操弄。如果連簽下的和約都要反悔,我們還有信諾,還能有法治嗎?

東方日報 · 橫戈盤馬

105http://blog.yam.com/ngnf/article/69864889

Thursday 19 September 2013

陳平的歷史錯誤

陳平之死,看到官方代表性人物這麼咬牙切齒的跟他細數陳年恩怨,要他化成灰也不能回大馬,覺得有點意外。

許多人讀過1989年大馬政府、泰國政府和以陳平為首的馬共三方在泰南合艾簽署的“合艾和平協議”,內容有一條是“大馬政府對馬共自1930年以來的貢獻表示了‘瞭解與感謝’,並‘不否認馬共在加快獨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見,當時各方已經放下仇恨,擁抱和平。

當時政府也聲明,在適當的時候允許原為大馬公民的前馬共成員,在大馬憲法與法律範圍內自由參加政治活動。

以古看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至少,在陳平身上沒讓人看到瞭解和感謝,縱然在“大馬憲法與法律範圍內自由參加政治活動”的便利下,也沒有任何證據証明陳平和馬共的鬥爭死灰復燃。

反之,從他簽署和平協議後到他日漸老化,病重以至病逝,甚至過幾天後他將化成灰燼,他仍然被政府列為首號國家敵人,被指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手段極度殘暴,殺了無數軍警與百姓的恐怖份子首領。

一大官說:安全部隊與他的血戰,大家切莫忘記,也不能原諒。

退伍警察協會主席說:當年殘暴殺人,死後卻要求原諒及回國治喪,永遠都不可以。

當年有份代表大馬與陳平握手言和平的前總警長韓聶夫說:有300名前馬共份子回國,但陳平沒申請,他已錯過機會,我們沒有理由承認他,我看不到政府應該允許陳平骨灰運回大馬的理由。

還有很多反對和斥責陳平的官方說詞,嚴格來說,與當年的“瞭解與感謝”及“加快獨立過程作用”相距太遠,這的確是奇怪的變化。

政府沒有換,但對和平協議的立場,卻只針對沒有在簽署協議後限期一年內申請回國的陳平特意改變,是奇怪中的最奇怪之處。

為什麼陳平犯上沒有在限期之內申請回國的歷史錯誤,就得承擔所有馬共殘殺軍警和老百姓的歷史罪名?如果成功回國的前馬共中,縱然是“殘殺”的成員,但就因為有申請而被原諒了罪行,誰人以什麼標准作的這個決定,也必然在歷史裡留下了記錄。

陳平老伯之死,再度證明政治人物對歷史功過的評議,也是選擇性和斷章取義的,連歷史見証人都是如此。

最經典的,還是警方強調會嚴守邊境防止陳平遺體或骨灰被偷運入馬之說,實在令人無話可說。

◆鄭欽亮/光明日報/潑墨(2013年9月18日)


http://liangtneh.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18.html

Tuesday 17 September 2013

別了,再也回不到祖國的的陳平(1924.10.21-2013.09.16)

2013年9月16日,是“马来西亚”成立50周年。这一天,为了争取马来亚(组成马来西亚一部分的政治实体)摆脱帝国主义殖民而抗争一生却无法再踏足祖国的陈平,在泰国曼谷与世长辞,享年89岁。

陈平,本名王文华,于1924年在霹雳实兆远出生。陈平于1940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马共)。二战期间,他曾经参与人民抗日军(MPAJA) ,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英国政府曾为了表扬陈平在二战时抗日的贡献,给他颁发英帝国官佐勋章(OBE) 。陈平于1947年在原总书记莱特的三重间谍身份曝光而在曼谷被杀后,接任成为马共总书记。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者重返马来亚时,这片土地正掀起着一股波澜壮阔的反殖民浪潮,可以公开活动的马共也积极组织工会运动,大力推动马来亚民族独立运动。由于英国殖民政权害怕彻底拒绝英殖民主义的争取独立运动终结它对这片富裕的控制,而加紧对反殖民运动的镇压。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霹雳州和丰种植园英籍经理被杀为借口,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并颁布紧急状态。英国殖民政府出动大批军力打击马共的武装游击队,将大批平民(主要是华人)强行迁入被称为“新村”的集中营。英军还曾使用成分跟后来在越战中使用的橙剂几乎相同的除草剂(2,4,5-三氯苯氧乙酸)。

马共曾于1955年尝试通过华玲和谈结束武装冲突,但是当时听命于英殖民政府的东姑阿都拉曼坚持要马共成员投降与束手就擒,已准备放下武器的马共无法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不过,华玲和谈却也加速马来亚名义上独立的进程。马来亚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反抗英殖民的民族解放战争,演变成一场内战,一直持续到1989年。马共于1989年合艾和谈时提出的条件,跟其34年前提出的条件一样,最终马来亚政府、泰国政府和马共三方于1989年12月2日签署《合艾和平协议》,结束了一场原本在1955年就应该结束的军事对抗。

可是,马来西亚政府却没有履行《合艾和平协议》内的所有承诺,也就是让所有马共成员可以重返他们的祖国,包括陈平。事实上,很多的前马共成员都已获准回国,但陈平却在和平协议签署后,都一直无法重新踏足他出生成长的祖国,直到他离开人世的那天。

首相纳吉和内政部长阿末扎希都异口同声表示,陈平的骨灰决不能带回国安葬。根据这些政客的说法,他们要安抚跟马共作战殉职军警的家属,那么那些被英殖民者残害的平民百姓之家属们又怎样?难道陈平的骨灰也会危害国家安全?难道陈平骨灰会造成毒害,比辐射公害更加可怕?抑或是巫统政客害怕这个英殖民者扶持之政党那段不光彩的过去阴魂不散?

政府坚持指责马共在紧急状态期间“残暴不仁,滥杀无辜”,那么英殖民政权对待马来亚人民就“大仁大义”吗?

陈平是一位我们不应该忘记独立斗士。他曾反抗日本的侵占,也力抗英殖民统治,其贡献肯定更大于也是跟英国殖民者作战的末基劳、督江谷、拿督巴哈曼、末沙列等抗英斗士。巫统为首的政权,却仍然运用英殖民时期的那一套,继续给马共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不尊重跟马共订立的和平协议,还不断抹杀马共在独立抗争中的贡献,事实上就是在扼杀着我国人民的历史,扼杀着我国人民对真正历史的认知。

/ 安那琪

http://utopia.e-channel.info/read.php?1772

Thursday 12 September 2013

916馬來西亞日的反思

我們將在下週一慶祝9月16日“馬來西亞日”,這己是我們第四年慶祝“雙國慶”,即8月31日的獨立日,以及9月16日的馬來西亞成立日。

首相納吉在4年前宣佈916為“馬來西亞日”時說明,內閣認為東馬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不應該受到忽略,因而決定從2010年起的9月16日開始慶祝馬來西亞日,列這一天為公共假期。

他說:“如果獨立日(8月31日)是紀念馬來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馬來西亞日應該慶祝我國多元種族在文化、社會等領域取得成功和團結。”馬來西亞日當天的慶祝活動,主要體現及加強“一個馬來西亞”理念,通過體育、社會文化、藝術等活動,促進各族團結和諒解。

一年又一年,全民慶祝獨立日和馬來西亞日,享受不必上班的休閒假日;我們進步了嗎?國民團結基石是否更加鞏固了?相信答案是讓人傷感的!

505大選後,不知不覺已踏入一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輸不起的政客肆無忌憚的操弄種族性課題,刻意選在國慶日公映爭議性電影《王者之風》,教育大藍圖僵持不下的華小國文教學時間,汽油起價引起的連鎖物價通膨,一連串的問題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

新加坡讓大馬人又妒又羡


不久前公佈的2013-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大馬在14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4,比去年的排名上升一位。去年,大馬在144個經濟體中排名25。瑞士依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名列榜首,排在第二位是與大馬僅一水之隔的島國新加坡。

新加坡的成就讓大馬人又妒又羡,尤其最近的新加坡幣值強勁,馬幣兌新元創下15年新低,國民的感受更是深刻。過去3個月,馬幣兌美元及新元分別走貶了6%及4%,而上個月馬幣兌新元更一度急貶至2.6037,寫下自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曾經稱為“馬新一家親”,在1963至1965年曾經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直到1965年馬新分家,遂成為兩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回憶錄如此形容:“新加坡的獨立是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甚麼值得慶祝的日子……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我們的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

48年過去了,就是這股強烈的生存危機意識,讓新加坡人自強不息。眼看新加坡這彈丸小國在近20年來經濟起飛,新幣兌換率飆升,馬幣卻是越走越軟,真叫大馬人情何以堪,感嘆本身不進則退,百般滋味在心頭!

(光明日報/好評‧文:葉敏)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79101?tid=2

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13

比汽油補貼更大的風險!

/ 楊名萬

燃油起价了,普通民众使用的RON95汽油和柴油价格,本周初每公升上调20仙,分别达每公升2.10令吉和2.00令吉。

这不意外,只是重新启动大选前暂停的《补贴合理化计划》;那是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依德利斯于2010年5月杪发表“国家破产论”后,于当年7月15日首次推出的每年削减补贴两次,每次让油价每公升微涨5仙的逐步补贴合理化计划。

这计划于2010年12月4日第二次削减补贴,油价再起5仙后,由于预期大选到来而紧急刹车。

弹性补贴硬性派金

这计划一搁置,就整整两年九个月,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Fitch)和穆迪(Moody)先后警告我国公共财政架构风险后,终于再度启动。

此次削减幅度是过去的四倍,并为政府今年节省11亿令吉,明年省33亿令吉,但是对今年预料将高达448亿令吉财政赤字,可说杯水车薪。

首相又同时承诺增加一马人民援助金(BR1M);受惠的约四百万家庭,如果每户500令吉,就已经是约20亿令吉。

如果根据国阵大选前的承诺,汽油补贴削减幅度还不足以应付一马人民援助金的增幅。

由于削减补贴作用已经完全被援助金抵消,不但无助于减低财政赤字,反而将具弹性油价补贴,变成没有弹性的硬性直接派发现金另类补贴措施。

油价起落不一,补贴总有减少时候,一马人民援助金,则几乎可说有增无减,开了头就不能中断、数目更不能减,否则来届大选就会面对政治报复,这是政治现实。

从依德利斯“国家破产论”开始,政府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警告我国公共财政架构风险后,就一直紧盯着经常账项中的补贴项目,并且将焦点放大,这尤其是汽油补贴,这对国家经济是大不幸,因为当初前首相敦马哈迪推出汽油补贴,具有确保经济在低通胀中高速增长的重要经济作用。

我国公共财政架构风险其实不纯粹来自汽油补贴,而是过度将政治因素注入国家经济管理。

公薪猛涨风险更大

敦马哈迪于2003年卸下首相职时,联邦政府当年经常开支仅752亿令吉,但是到去年时,这开支已经倍增至2055亿令吉。

高居经常开支榜首的是公务员薪酬,2003年时仅217亿令吉,加上恩俸金总数也只是276亿令吉,到去年,这薪酬开支已冲破600亿大关,加上恩俸金,总额更高达741亿令吉,这465亿令吉差异,已经高过今年估计的448亿令吉财政赤字。

在后敦马哈迪掌权时期,公务员薪酬开支曾经历过两次大升涨,这两次都是大选前和大选年时期,第一次是2008年大选前,公务员薪酬于2007年冲破300亿令吉,再于2008年破400亿令吉大关,达到410亿令吉,第2次则是今年大选前,公务员薪酬于2011年破500亿令吉,2012年再破600亿令吉。

这两次大选,公务员薪酬开支就经历了4次百亿令吉翻转腾升。

对于国家财政架构风险而言,调高公务员薪酬远比汽油补贴更具杀伤力,这甚至连前首相敦马哈迪都禁不住于去年3月警告,过度调高公务员薪酬会令国家破产。

的确,因为这和一马人民援助金一样,是没有弹性的经常开支,增加后就不能下调,给了就不能拿回,欧洲债权风暴,希腊庞大公务员的丰厚待遇是前车之鉴。

公务员薪酬之外,一马人民援助金恐怕也会成为另一个公共财政架构风险隐忧,长期来说,这风险远比汽油补贴更严重,政府千万要谨慎!

时事及财经评论员/财经 评论 经局把脉  2013-09-07 11:07

http://www.nanyang.com.my/node/562168?tid=809

Tuesday 3 September 2013

白頭難返青絲 分秒皆寶貴

四季有春、夏、秋、冬,而人的一生則有生、老、病、死;四季輪流交替,但人生的過程卻只有一次,我們無法回頭再找到可貴的年少時光,所以,不論是少年、中年、老年,我們一定都要好好珍惜、發揮良能。

生、老、病、死是人生正常的過程,生與死也是人生的「必然」,不只是凡夫眾生,即使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也都必然經歷呀!

大地有春回

佛陀年邁時,他的弟子舍利弗也很老了,那時舍利弗在摩羯陀國養病,但是病況沉重,終至回天乏術。一位年輕的比丘就把舍利弗的衣、缽等遺物很恭敬送到祇園精舍。

這位年輕比丘看到佛陀弟子阿難時,非常悲痛地說:「尊者,舍利弗大師已經走了。」阿難聽了心如刀割,他很難過地說:「這是一件大事啊!我們應該把這些遺物送到佛的面前。」於是兩人很莊重地捧著舍利弗的遺物來到佛的面前。

阿難說:「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心裡很悲痛,好難過啊!」說完又禁不住痛哭流淚。舍利弗生前肩負著佛法教化的使命,與阿難的交誼也很深,因此阿難非常傷心。

佛陀就跟阿難說:「人生的生、老、病、死是如此自然,你為何這麼悲痛呢?」阿難說:「佛陀,您的負擔這麼重──要拯救普天下的眾生!如果舍利弗常住在世間,他就可以代佛陀教化眾生,施教淨化人間於一方。但現在他走了,那您的教化重任就少一個人來分擔了,我當然會很心痛啊!」

人生沒有二次年少

佛陀說:「阿難,你不曾聽過我所說的一個譬喻嗎?一棵大樹,當它要枯萎時不一定是從根開始,有時它會從枝葉開始枯黃、掉落,雖然我仍住世,也很需要弟子來輔助弘揚佛法的教育,但是人生性命的長短必須看個人與世間的因緣而定,我也無二致;現在舍利弗走了,不就好像那棵大樹有一片枝葉先枯萎了。」

佛陀又說:「人生的過程、天下萬物的道理都是如此,要靠誰呢?要靠自己!要『以己為舟、以法為舟』呀!世間如大海,從此岸到彼岸很辛苦,在大海中的小島上可稍為休息,然後再往前邁進。總之,事事都要依靠自己啊!」

「人人都要『三自皈』──因為人的本性即為佛性,所以要皈依於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人人都應自覺,不可以想要依靠別人。」

這就是佛陀的理念。大地有春回之時,而人生卻沒有第二次的年少,佛陀和他的弟子也都一樣,有青年、中年、老年,乃至入滅,但是他們懂得珍惜,少年時為法追求、中年時為弘法而努力,老年時也分秒精進。所以我們也要多多把握時間、精進用功。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93 期
週一, 02 九月 2013 慈濟基金會 列印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655%3A2013-08-29-08-14-26&catid=62%3Amaster-other-speeches&Itemid=186&lang=zh

Monday 2 September 2013

一新元换2.6令吉的国庆

一新元开始兑换2.6令吉的那一天,我刚好外出新加坡处理一些急务。回程,德士刚好经过关卡的单车专用道,一个个年轻力壮的青年骑著一辆辆摩多飞驰在回家的路上。 我想起柔佛前州务大臣阿都干尼505全国大选前给他们送早餐的温馨,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坐在关卡枯等KTM的火箭,走廊走过一张张疲倦的脸。一大清早出门,到了放工的时段,人的能量正如手机的电池,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我几乎没有看到一丝的笑容:他们到家,推算上来,不会早过8、9点吧?

眼前的匯率就是说明。难得马华总会长蔡细歷医生的国庆文告打出的主题,还是那么信心满满:「我们所设定的2020年宏愿,以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的目標,有望提早2年实现。」

提早2年实现?「2020宏愿有望提早二年实现」说得太客气了:何止两年,应该是20年才对。你看,蔡医生不是说了吗:「我们共同播下的种子,今天已经茁壮成马来西亚的成功故事。」

而且,「我们已经取得了国家进步的伟大里程碑,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超越其他国家,现在我们应该准备迎接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正走在正確的轨道上,在独立56年后,马来西亚人的辛勤已带来成果。」

说真的,我不知道我们当下的轨道是否正確,但是,一趟趟的火车总是走得很慢:晚上8点从新加坡勿兰出发,预计在凌晨21分才能抵达昔加末。偏偏到了古来,再耽误了半个小时。折折腾腾,前后五个小时:飞机已经飞到上海了。

每日来来往往马新两地的工友呢,半生之中,游走在柔佛海峡之上的路程总计,恐怕比起蔡总住过的酒店还多。这样的统计,是否反映了「这是马来西亚人的骄傲」?

长堤两岸,是两个政体两道风景,赶路回家的都是马来西亚人。当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高喊默迪卡的8月31日,他可曾想到2.6令吉才能换得一新元的这么一天?

《東方日報》龙门阵 2013年9月1日
作者: 杨善勇  , 栏名: 仅供参考

獨立56年,我們依舊被殖民

每年国庆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家独立了,人民呢?

独立56年,人民依然被无情的剥削,各族之间仍旧被分而治之,只是殖民者的身份,从英国政府换成了国阵政府。

56年了,人民的生活有更好吗?社会有更安宁吗?族群与各宗教之间,有更和谐吗?新闻与言论自由了吗?贪污与治安改善了吗?

经过了半个世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腐败、越来越贪得无厌的无能政府。国库被掏空,国债前所未有的高,而国家领导人还继续把钱花在华而不实的白象工程,只为了让朋党和亲友得益。

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不安全的街道、越来越糟糕的治安。以前,只听说过打抢银行和金铺的双枪大盗莫达清,现在比他更狠百倍的枪手满街都是,为了抢一辆小车,也可以开枪杀人。枪击案就像攫夺案一样,天天上映。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步失去公义的国家。赵明福、蒙古女郎、古甘……凡是牵涉到警方、政府高官的,都“自然而然”成了无头公案,只有被谋杀的死者,没有凶手。

我们看到的是,高官们为了一些大家看不到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摧毁历史建筑,甚至准备牺牲几代人民的健康,去建稀土厂、石化场,以毒采金等等。当苏丹街的历史风景逐渐消失,当边佳兰的海滩逐渐失去生命,当武吉公满的村民逐渐失去笑声……我们还能为国家独立而自豪吗?

这些年来,一个又一个嚣张跋扈的种族与宗教极端分子,公然羞辱和威胁其他民族与宗教,却不仅不被对付,反而得到政府的撑腰。而国家最高领导人,却只会躲起来保持缄默,任由各种极端言论去伤害国民的感受。

更可悲的是,甚至高如副首相级别的国家领袖,也刻意标榜自己的种族至上,而且连同其他部长、议员和报章,不断炒作种族课题。有这样的国家领袖,我们对这个政府,还需要抱有什么期望?

有这样的政府,华裔顶尖优秀生被国内大学拒于门外的戏码,每年都上演,就已是意料中事,不足为奇了。

大马56年,数以十万计的顶尖人才,纷纷流向海外,就是因为不甘被这个颟顸愚蠢的政府继续殖民和剥削。人离乡贱,可是大马的人才,必须到海外,才能呼吸到更自由、更平等的空气。

人才每年外流,引进的非技术外劳却与日俱增。外劳人口据说已高达400万,我们英明神武的内政部长,居然说还要引进140万孟加拉外劳。国家就业市场技术水平无法提升,老百姓的薪水追不上通膨,政府却只顾着赚外劳人头税的钱,包括没有记录在案的人头税。

56年来,这种种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不断恶化。你说马来西亚进步了吗?

最可笑的是,国家56岁生日前夕,首善之区的吉隆坡却大制水。起因正是因为政府宁可牺牲全民的利益,也要维护一个无能的水供公司,只因为该公司拥有人是朋党之一。

连最基本的食水供应都无法管理好,你说国家进步了吗?

是的,建国56年,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却到今天,还一直被殖民着。

· 一眼 ·

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239919